logo

【原文】
屈原者,名平,楚之同姓也。为楚怀王左徒。博闻强志[1]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入则与王图议国事,以出号令;出则接遇宾客,应对诸侯。王甚任之。

【注释】
[1] 博闻强志见闻广博,记忆力强。

【译文】
屈原,名平,是楚王的同姓宗族。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。屈原见识广博,知识丰富,记忆力也很强,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,对外交辞令十分熟悉。在朝廷做官就跟楚王商量谋划国家大事,制定国家的政策法令;对外就接待各国来的宾客,答对诸侯事务。楚王对他非常信任。

【原文】
上官大夫与之同列,争宠而心害其能。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,屈平[1]草稿未定。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,屈平不与,因谗之曰:“王使屈平为令,众莫不知,每一令出,平[2]其功,以为‘非我莫能为’也。”王怒而疏屈平。

【注释】
[1] 撰写。
[2] 自我夸耀。

【译文】
上官大夫跟屈原职位相同,他想跟屈原争夺楚王的宠爱,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。楚王命令屈原起草法令,屈原写好了草稿,但还没有最后确定。上官大夫看见以后就想夺取草稿,但屈原不给他,上官大夫就在楚王面前进谗言陷害屈原说:“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,众人没有不知道的,每次一有法令颁布,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,认为‘除了我没有人能够制定出这样的法令’。”楚王很生气,于是就疏远了屈原。

【原文】
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,谗谄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,故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。《离骚》者,犹离忧[1]也。夫天者,人之始也;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人穷则反本[2],故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也;疾痛惨怛[3],未尝不呼父母也。屈平正道直行,竭忠尽智以事其君,谗人间之,可谓穷矣。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《国风》好色而不淫,《小雅》怨诽而不乱。若《离骚》者,可谓兼之矣。上称帝喾,下道齐桓,中述汤武,以刺世事。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[4]不毕[5]。其文约,其辞微,其志洁,其行廉,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,举类迩而见义远。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。其行廉,故死而不容自疏。濯淖污泥之中,蝉蜕[6]于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,不获世之滋垢,皭jiào然[7]泥而不滓者也。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

【注释】
[1] 离忧遭受忧愁。离,通“罹”,遭受。
[2] 反本追念根本。反,同“返”。
[3] 惨怛忧伤,悲痛。
[4] 没有。
[5] 同“现”。
[6] 蝉蜕蝉蜕之壳,比喻解脱。
[7] 皭然洁白的样子。

【译文】
屈原怨恨楚王听信小人的言语,不能察觉小人的险恶用心,被小人的谗言和谄媚蒙蔽了聪明的头脑,致使奸邪危害了公正,正直有原则的人不能被容纳,所以很忧虑,经过沉思之后,写成了《离骚》这首诗。《离骚》,就是遭遇忧愁。天,是人产生的根源;父母双亲,是人的根本。人到了处境窘迫的时候,就会想到自己的根源,所以在劳累困苦、疲倦到了极点的时候,没有不向上天呼叫的;在遭受疾病的痛苦而无法忍受的时候,没有不呼叫自己的父母的。屈原坚持正直的言行,竭尽自己的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,但小人却进献谗言来离间他和君主的关系,可以说是处境窘迫了。诚实却受到怀疑,忠心却被人陷害,怎能没有怨恨的意思呢?屈原创作《离骚》,就是由怨恨引起的。《诗经·国风》部分虽然有很多描写男女之间恋爱的诗篇,但却不会让人感到淫乱,《诗经·小雅》虽然充满了怨恨和批评,但却不鼓动人们作乱。像《离骚》这样的作品,可以说同时具备了两者。向前追述帝喾的事迹,近世赞许齐桓公的伟业,中间又叙述了商汤王、周武王的事迹,用来批评当时的一些弊端。阐明了道德的广大崇高,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,没有一点不是完全表达出来的。诗中的文辞都很简约、细微,诗中表达的志向高洁,品行正直,诗中描写的都是细小的事情,但内涵却非常广大,写的都是一些身边常见的事物,但义理却非常深远。诗中表达的志向高洁,所以经常用香草来赞扬事物。诗中表达的品行正直,所以宁死也不愿意放松对自己的要求。虽然他处在污泥浑水中,却能把身体洗涤干净,像蝉蜕壳一样把自己从污浊污秽中解脱出来,从而可以在尘埃以外飘浮游荡,不沾染世上的污垢,保持高洁的品质,虽然在污泥中,却不沾染污秽。从这首诗来推断屈原的志向,即使跟太阳月亮来争夺光辉,也是可以的。

【原文】
屈平既[1],其后秦欲伐齐,齐与楚从亲[2],惠王患之,乃令张仪详去秦,厚币委质事楚,曰:“秦甚憎齐,齐与楚从亲,楚诚能绝齐,秦愿献商、于之地六百里。”楚怀王贪而信张仪,遂绝齐,使使如秦受地。张仪诈之曰:“仪与王约六里,不闻六百里。”楚使怒去,归告怀王。怀王怒,大兴师伐秦。秦发兵击之,大破楚师于丹、淅,斩首八万,虏楚将屈匄,遂取楚之汉中地。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,战于蓝田。魏闻之,袭楚至邓。楚兵惧,自秦归。而齐竟怒不救楚,楚大困。

【注释】
[1] 通“黜”,罢免,斥退。
[2] 从亲合纵、亲善。从,同“纵”。

【译文】
屈原被罢黜以后,没过多久秦国就想攻打齐国,但齐国与楚国签订了合纵盟约,关系亲密,秦惠王担心攻打齐国的时候楚国会出兵援助,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了秦国,带着丰厚的礼物来侍奉楚国表示臣服,说:“秦王很厌恶齐国,但齐国跟楚国是合纵的亲密关系,楚国如果真的跟齐国绝交,秦国愿意献出商、于的六百里土地。”楚怀王贪图那六百里土地,于是相信了张仪的话,跟齐国绝交,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。张仪欺骗楚国的使者说:“我跟楚王约好的是六里土地,没有听说过六百里的说法。”楚国使者生气地离开了秦国,回到楚国报告了楚怀王。楚怀王非常生气,发动大军进攻秦国。秦国出兵反击,在丹地、淅地把楚国军队打得大败,斩杀了八万楚国士兵,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,于是占领了楚国的汉中一带。楚怀王于是调动全国的军队深入秦国境内,攻打秦国,双方在蓝田交战。魏国听说以后,偷袭楚国,一直打到了邓地。楚国的军队害怕了,从秦国回到楚国。齐国因为楚国跟自己绝交的原因而非常生气,最终也没有派兵援救,楚国的处境非常困窘。

【原文】
明年,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。楚王曰:“不愿得地,愿得张仪而甘心焉。”张仪闻,乃曰:“以一仪而[1]汉中地,臣请往如楚。”如楚,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,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。怀王竟听郑袖,复释去张仪。是时屈平既疏,不复在位,使于齐,顾反,谏怀王曰:“何不杀张仪?”怀王悔,追张仪不及。

【注释】
[1] 抵押。

【译文】
第二年,秦国割让汉中的土地给楚国来求和。楚王说:“我不想得到土地,只想得到张仪,就甘心了。”张仪听说以后,就说:“用一个张仪来换取汉中的土地,是很合适的,请大王同意我去楚国。”到了楚国以后,张仪用丰厚的财物贿赂当权大臣靳尚,通过靳尚让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对楚王说了一番花言巧语。楚怀王最后竟然相信了郑袖的话,再一次放走了张仪。这时候屈原已经被楚怀王疏远,不再担任重要官职,并且出使到了齐国,等到他返回楚国,向楚怀王进谏说:“为什么没有杀死张仪?”楚怀王才后悔,派人去追杀张仪,却来不及了。

【原文】
其后诸侯共击楚,大破之,杀其将唐眜。

【译文】
在此之后,诸侯国共同出兵攻打楚国,大败楚国军队,杀死了楚国主将唐眜。

【原文】
时秦昭王与楚婚,欲与怀王会。怀王欲行,屈平曰:“秦虎狼之国,不可信,不如毋行。”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:“奈何绝秦欢!”怀王卒行。入武关,秦伏兵绝其后,因留怀王,以求割地。怀王怒,不听。亡走赵,赵不内。复之秦,竟死于秦而归葬。

【译文】
这时,秦昭王跟楚国联姻,想要跟楚怀王见面。楚怀王想去,屈原说:“秦国就像勐虎恶狼一样,不可以相信他的话,不如不去。”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说楚怀王前往,说:“为什么要拒绝秦王的好意,让秦王不高兴呢!”楚怀王最终还是去了。刚一进入武关,秦王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军队就切断了楚怀王的后路,于是扣留了楚怀王,想要让楚国割让土地。楚怀王非常生气,不答应秦国的要求。楚怀王逃到了赵国,赵国不接纳他。楚怀王就又来到了秦国,最后死在秦国而被送回楚国安葬。

【原文】
长子顷襄王立,以其弟子兰为令尹。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。

【译文】
楚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被立为国君,让他的弟弟子兰做了令尹。楚国人全都怪罪子兰,因为是他劝说楚怀王去秦国从而导致楚怀王死在秦国。

【原文】
屈平既嫉之,虽放流,眷顾楚国,系心怀王,不忘欲反,冀幸[1]君之一悟,俗之一改也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,一篇之中三致志焉。然终无可奈何,故不可以反,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,莫不欲求忠以自为,举贤以自佐,然亡国破家相随属,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,其所谓忠者不忠,而所谓贤者不贤也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内惑于郑袖,外欺于张仪,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、令尹子兰。兵挫地削,亡其六郡,身客死于秦,为天下笑。此不知人之祸也。《易》曰:“井泄xiè[2]不食,为我心恻,可以汲。王明,并受其福。”王之不明,岂足福哉!

【注释】
[1] 冀幸侥幸希望。
[2] 淘去污泥。

【译文】
屈原也怨恨子兰,即使遭到流放,仍然眷顾楚国,怀念楚怀王,时刻不忘返回朝廷,希望国君能够一下子醒悟,不良的习惯也能够完全改变。他那心存国君、振兴国家、想要改变楚国贫弱局面的愿望,在一篇诗作中表达了很多次。但最终还是没有什么办法,因此不能再回到朝廷,也可以根据这一点看出楚怀王最终都没有醒悟。国君无论是愚蠢还是聪明,无论是贤能还是不贤能,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让自己有所作为的,提拔贤士来辅佐自己,但是国家灭亡、家族破灭这样的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,而圣明的君王把国家治理得安定、富强的局面已经好几代没有看到了,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所说的忠臣并不忠诚,所说的贤臣并不贤能。楚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责,所以在国内被郑袖迷惑,在国外被张仪欺骗,疏远屈原这样的贤臣,却相信上官大夫、令尹子兰这样的奸臣。楚国终于在军事上失败,国土削减,丢失了六郡的土地,楚怀王自己也客死秦国,受到天下人的耻笑。这就是不了解人带来的灾祸。《易经》中说道:“水井疏浚干净了,却没有人来喝水,我的心里因此感到难过,因为水是可以从井里打上来饮用的。君王贤明,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福分。”楚怀王这样不贤明,哪里值得拥有福分啊!

【原文】
令尹子兰闻之大怒,卒使上官大夫[1]屈原于顷襄王,顷襄王怒而迁之。

【注释】
[1] 说坏话。

【译文】
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怨恨自己,非常生气,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了屈原的坏话,顷襄王很生气,就放逐了屈原。

【原文】
屈原至于江滨,[1]发行吟泽畔。颜色憔悴,形容枯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“子非三闾大夫[2]欤?何故而至此?”屈原曰:“举世混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渔父曰:“夫圣人者,不凝滞[3]于物而能与世推移。举世混浊,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?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?”屈原曰:“吾闻之,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,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mén[4]者乎!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,又安能以晧晧[5]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huò乎[6]!”

【注释】
[1] 同“披”。
[2] 三闾大夫职官名,这里代指屈原,因他曾任此职。
[3] 凝滞拘泥,固执,认死理。
[4] 汶汶昏暗、浑浊貌。
[5] 晧晧同“皓皓”。
[6] 温蠼尘滓重积的样子。

【译文】
屈原到了江边,披散着头发,一边在沼泽的边上走,一边吟唱着诗歌。他脸色憔悴,身体干枯瘦弱。一个渔翁看到他就问道:“您不是三闾大夫吗?为什么来到这里。”屈原说:“整个世界都肮脏污浊,只有我是干净的;所有人都喝醉了,唯独我是清醒的,这是我被放逐的原因。”渔翁说道:“圣人不会被事物所阻碍,而能够根据世界的变化而变化。整个世界都变得污浊,为什么不顺着流水扬起波浪呢?大家都喝醉了,为什么不吃点酒糟,喝点薄酒呢?为什么一定要保留美玉一般的高洁品质,却使自己被流放呢?”屈原说:“我听说,刚刚洗完头发的人,一定会伸手弹弹自己的帽子,刚刚洗完澡的人,一定会抖抖衣服,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干净的身体被污浊的外物所污染呢!我宁可跳进江中的水流,葬身在鱼肚子里也不让我这洁白无瑕的品质蒙受世俗的污染!”

【原文】
乃作《怀沙》之赋。其辞曰:

【译文】
于是屈原创作了一首《怀沙》。诗中写道:

【原文】
陶陶孟夏兮,草木莽莽。伤怀永哀兮,汩徂[1]南土。[2]兮窈窈,孔静幽墨。冤结纡轸[3]兮,离愍之长[4];抚情效志兮,俛诎以自抑。

【注释】
[1] 汩徂匆忙来到。
[2] 同“瞬”,看。
[3] 纡轸委曲而苦闷。
[4] 困苦。

【译文】
阳光强烈的初夏时节啊,青草和树木长得很茂盛。悲伤总是充满胸膛啊,我匆匆地来到南方。看到了一片苍茫的景色啊,感受到了毫无声响的沉寂。我的心里抑郁愤慨啊,遭受忧伤的日子真是漫长;自我反省却没有过错啊,蒙受冤屈而心中抑郁。

【原文】
刓方以为圜兮,常度未替;易初本由兮,君子所鄙。章画职墨[1]兮,前度未改;内直质重兮,大人所盛。巧匠不斲兮,孰察其揆正?玄文幽处兮,[2]谓之不章;离娄微睇兮,[3]以为无明。变白而为黑兮,倒上以为下。凤皇在笯nú[4]兮,鸡雉翔舞。同糅玉石兮,一概而相量。夫党人之鄙妒兮,[5]不知吾所[6]

【注释】
[1] 章画职墨指守道不移。章,明确。职,通“识”,记住。墨,匠人用的绳墨。
[2] 盲人。
[3] 盲人。
[4] 竹笼。
[5] 文言助词,用在句首,无义。
[6] 善,好。

【译文】
想把方木削成圆木啊,但正常的法度不可以更改;不走正路改走邪路啊,会受到正人君子的鄙弃。明确规范,牢记法度啊,往日的法度不能随意更改;内心淳朴厚道、品质庄重啊,为君子所赞美。巧匠不拿着斧子砍削啊,谁能看出木头是曲是直?黑色纹理藏在阴暗的地方啊,眼睛瞎的人却说它根本没有纹理;离娄稍微一瞥就能看清楚啊,瞎子反说他失明无光。把白的变成黑的啊,把下倒转成为上。凤凰被关在笼子里啊,野鸡却四处飞舞。美玉和石头杂糅在一处啊,有人却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它们。结成朋党的人卑鄙嫉妒啊,根本不知道我的美好品德。

【原文】
任重载盛兮,陷滞而不济;怀瑾握瑜兮,穷不得余所示。邑犬群吠兮,吠所怪也;诽[1][2]兮,固庸态也。文质疏内兮,众不知吾之异采;材朴委积兮,莫知余之所有。重仁袭义兮,谨厚以为丰;重华不可牾兮,孰知余之从容!古固有不并兮,岂知其故也?汤禹久远兮,邈不可慕也。惩违改忿兮,抑心而自强;离愍而不迁兮,愿志之有象。进路北次兮,日昧昧其将暮;含忧[3]哀兮,限之以大故。

【注释】
[1] 通“俊”,才能杰出的人。
[2] 通“杰”。才能杰出的人。
[3] 同“娱”,安乐。

【译文】
负担又重负载又多啊,却陷进阻滞不能前行;怀有美玉般的品德啊,处境困窘向谁去说。城里成群的野狗狂吠啊,吠的是它们认为奇怪的事情;诽谤豪杰让他们受到怀疑啊,本来就是小人的态度。外表粗疏但是内心朴素啊,人们不知道我奇异的光彩;没有经过雕琢的木材被丢弃了啊,没有人知道我身上的品德和才能。注重仁义的积累和传承啊,加强谨慎、厚道的修养;舜帝这种明君无法相遇啊,谁能了解我气度有多么从容!古代圣贤不会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啊,怎能知道原因是什么?商汤、大禹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人了啊,遥远到我们没有办法追慕。压制住内心愤怒吧,这样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;遭受忧患却不改变心意啊,希望我的志向能够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。向北前行在途中休息啊,太阳昏暗已经快下山了;满怀着忧伤但又强颜欢笑啊,最大的不幸不过是死亡。

【原文】
[1]曰:浩浩沅、湘兮,分流汩兮。修路幽拂兮,道远忽兮。曾唫恒悲兮,永叹慨兮。世既莫吾知兮,人心不可谓兮。怀情抱质兮,独无匹兮。伯乐既殁兮,骥将焉程兮?人生禀命兮,各有所错兮。定心广志,余何畏惧兮?曾伤爰哀,永叹喟兮。世溷hùn[2]不吾知,心不可谓兮。知死不可让兮,愿勿爱兮。明以告君子兮,吾将以为[3]兮。

【注释】
[1] 辞赋篇未概括全篇要旨的话。
[2] 同“混”,混乱。
[3] 榜样。

【译文】
尾声:浩浩荡荡的沅水、湘水啊,永远不停地奔流啊。漫长的道路幽深昏暗,前程是多么的迷茫啊。我怀着悠远的悲伤,发出沉重的感慨和叹息。世上已经没有人了解我了,我的心事也不知道对谁讲。内心有美好的感情和品质啊,但却找不到跟我相配的人。伯乐已经死去了啊,千里马还有谁能识别呢?人生要秉承不同的命运啊,上天早就做出了安排。内心坚定志向宽广啊,还有什么会让我感到害怕呢?深深的忧伤令人悲哀啊,长长的叹息让人感到凄凉。污浊的世界上没有了解我的人啊,无法评说他人内心到底怎么想。知道死亡无法避免啊,也绝对不会吝惜。明白地告诉君子啊,我将成为模楷。

【原文】
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。

【译文】
在写完这首诗以后,屈原就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自杀了。

【原文】
屈原既死之后,楚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之徒者,皆好辞而以赋见称;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,终莫敢直谏。其后楚日以削,数十年竟为秦所灭。

【译文】
屈原死了以后,楚国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这些人,他们都喜欢文学,而且凭借辞赋获得了人们的称道;这些人都只是学习了屈原含蓄委婉的文学风格,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敢于直言进谏。此后楚国一天天地衰弱下去,几十年以后最终被秦国灭亡了。

【原文】
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,汉有贾生,为长沙王太傅,过湘水,投书以吊屈原。

【译文】
从屈原跳进汨罗江以后,过了一百多年,汉朝有位贾生,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职务时,路过湘水,于是就写了一篇辞赋投进了江水里面,来凭吊屈原。

【原文】
[1]名谊,雒阳人也。年十八,以能诵《诗》属《书》闻于郡中。吴廷尉为河南守,闻其秀才,召置门下,甚幸爱。孝文皇帝初立,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,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,乃征为廷尉。廷尉乃言贾生年少,颇通诸子百家之书。文帝召以为博士。

【注释】
[1] 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。

【译文】
贾生名叫贾谊,是雒阳人。十八岁那年,因为能够背诵、默写《诗经》《尚书》而在当地很有名气。吴廷尉做河南郡守的时候,听说贾谊很有才学,就把他招到官府中担任职务,对他非常宠爱。汉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,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理本郡的政绩卓著,为全国第一,而且跟李斯还是同乡,曾经向李斯学习过,就提拔他做了廷尉。吴廷尉于是对汉文帝说贾谊非常年轻,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。汉文帝于是就征召贾谊做了博士。

【原文】
是时贾生年二十余,最为少。每诏令议下,诸老先生不能言,贾生尽为之对,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。诸生于是乃以为能,不及也。孝文帝说之,超迁,一岁中至太中大夫。

【译文】
这时贾谊只有二十多岁,是博士中年龄最小的。每当皇帝的诏令颁布,让博士们发表意见,各位老先生都没有话说,而贾谊却全都回答上来了,每个人都觉得贾谊说出了他们心里想说的话。各位博士于是都认为贾谊很有才能,自己不如他。汉文帝非常高兴,破格提拔了贾谊,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。

【原文】
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,天下和洽,而固当改正朔[1],易服色,法制度,定官名,兴礼乐,乃悉草具其事仪法,色尚黄,数用五,为官名,悉更秦之法。孝文帝初即位,谦让未遑也。诸律令所更定,及列侯悉就国,其说皆自贾生发之。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。绛、灌、东阳侯、冯敬之属尽害之,乃短贾生曰:“雒阳之人,年少初学,专欲擅权,纷乱诸事。”于是天子后亦疏之,不用其议,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。

【注释】
[1] 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帝王颁行的新历法。

【译文】
贾谊认为从汉朝创建到汉文帝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,天下和谐融洽,正应该改正历法,改换衣服的颜色,制定法律和制度,决定官职的名称,恢复礼乐制度,于是详细地起草了各种事物的仪式、章法,崇尚黄色,尊崇五行学说,创立官职的名称,全部改换了秦朝的旧法。汉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,因为谦恭礼让而没有来得及施行。但各项法令的更改和确定,以及诸侯必须到自己的封国上任等事,这些规定都是贾谊制定的。于是汉文帝就主张任命贾谊为公卿。但是绛侯周勃、灌婴、东阳侯、冯敬这些人妒忌贾谊,就诽谤贾谊说:“这个雒阳人,年纪轻,刚刚学了点东西,就想着独揽大权,把国家大事弄得乱糟糟。”汉文帝听了这些人的话以后,也就疏远了贾谊,不采纳他的意见,后来就把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。

【原文】
贾生既辞往行,闻长沙卑湿,自以寿不得长,又以[1]去,意不自得。及渡湘水,为赋以吊屈原。其辞曰:

【注释】
[1] 贬斥,谴责。

【译文】
贾谊辞别了汉文帝,前往长沙,听说长沙地势低洼,空气潮湿,认为自己的寿命肯定不会很长,又因为是被贬到长沙去的,心里不是很高兴。等到他渡过湘水的时候,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。这篇赋是这样写的:

【原文】
共承嘉惠[1]兮,俟sì罪长沙。侧闻屈原兮,自沉汨罗。造托湘流兮,敬吊先生。遭世罔极兮,乃[2]厥身。呜呼哀哉,逢时不祥!鸾凤伏窜兮,鸱枭[3]翱翔。阘tà茸尊显兮,谗谀得志;贤圣逆曳兮,方正倒植。世谓伯夷贪兮,谓盗跖廉;莫邪为顿兮,铅刀为铦。于嗟嚜嚜[4]兮,生之无故!斡弃周鼎兮宝康瓠,腾驾罢牛兮骖蹇鲈,骥垂两耳兮服盐车。章甫[5]荐屦兮,渐不可久;嗟苦先生兮,独离此咎!

【注释】
[1] 嘉惠恩惠,指皇帝的任命。
[2] 通“殒”,丧命。
[3] 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,古人认为是恶鸟,常用来比喻小人。
[4] 嚜嚜通“默默”,不得志的样子。
[5] 章甫殷代的一种礼帽。

【译文】
我恭奉天子诏命,带罪来到长沙。曾经听说过屈原,他跳进汨罗江自杀了。今天我就托付湘江的流水,让它传达我对屈原先生的哀思。遭遇纷乱无常的社会,才逼得您自杀失去生命。啊,正赶上那不幸的年代。凤凰伏下身子隐藏起来,猫头鹰却在翱翔。没有才能的尊贵显赫,阿谀奉承的人洋洋得意;贤能、圣明的人不能顺遂心意,正直的人反而处于低下的位置。世上的人都说伯夷贪婪,盗跖廉洁;莫邪宝剑迟钝,铅做成的刀反而锋利。真是可叹啊,先生无缘无故地遭受了这种灾祸!抛弃了周朝的历代传承的鼎,却把破瓢当成宝贝,驾着疲惫的老牛和跛驴,却让骏马垂着两耳拉盐车。好端端的帽子却用来当鞋垫,必然不能长久;先生您真是受苦啊,竟然遭受这样的灾祸!

【原文】
[1]曰:已矣,国其莫我知,独堙郁兮其谁语?凤漂漂其高遰兮,夫固自缩而远去。袭九渊之神龙兮,[2]深潜以自珍。弥融爚以隐处兮,夫岂从蚁与蛭蚓?所贵圣人之神德兮,远浊世而自藏。使骐骥可得系羁兮,岂云异夫犬羊!般纷纷其离此尤兮,亦夫子之辜也![3]九州而相君兮,何必怀此都也?凤皇翔于千仞之上兮,览德辉而下之;见细德[4]之险征兮,摇增翮hé逝而去之。彼寻常之污渎兮,岂能容吞舟之鱼!横江湖之鳣鲟[5]兮,固将制于蚁蝼。

【注释】
[1] 告也,用作辞赋的结束语。
[2] 深藏。
[3] 遍看,环视。
[4] 细德卑劣的品德,指寡德之人。
[5] 鳣鲟大鱼。

【译文】
尾声:算了,国中没有一个了解我的人,我郁闷不快乐,又能跟谁说呢?凤凰高高飞起,到了远方,本来就应该这样隐居起来。仿效隐居在深渊底部的神龙,深深地隐藏自己爱惜自己。消弭自己的光辉隐藏起来,但又怎能跟蚂蚁、水蛭、蚯蚓在一起?最可贵的是圣人的美德啊,他们远离污浊的世界藏匿起来。假如骏马都能被拴住,怎说异于狗、羊!世界乱纷纷的,遭受了这种灾祸,也有先生自己的责任。游遍了全国九州任意选择君主,为什么非要怀念楚都呢?凤凰飞翔到了千仞以上的高空,看到有德行的人的光辉才会下来栖息;看到危险的征兆,就会拍动翅膀远远地躲开。那楚国只是一个狭小而污浊的小水坑,怎能容纳可以吞掉大船的大鱼!在水中自由游动的大鱼,最终还要被蝼蚁制住。

【原文】
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,有[1]飞入贾生舍,止于[2]隅。楚人命鸮曰“服”。贾生既以适居长沙,长沙卑湿,自以为寿不得长,伤悼之,乃为赋以自广。其辞曰:

【注释】
[1] 猫头鹰。古人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。
[2] 通“座”,座位。

【译文】
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,有一次一只猫头鹰飞进了贾谊的住处,停在他的座位旁边。楚国人把猫头鹰称为“服”。贾谊已经认为自己是因为被贬才来到长沙的,而长沙地势低,空气潮湿,因此贾谊认为自己寿命不会长久,很是伤感,就写了一篇赋来安慰自己。这篇赋写道:

【原文】
单阏之岁兮,四月孟夏,庚子日施兮,服集予舍,止于坐隅,貌甚闲暇。异物来集兮,私怪其故,发书占之兮,䇲言其度。曰“野鸟入处兮,主人将去”。请问于服兮:“予去何之?吉乎告我,凶言其菑。淹数[1]之度兮,语予其期。”服乃叹息,举首奋翼,口不能言,请对以意。

【注释】
[1] 淹数指生死的迟速。

【译文】
丁卯这一年的四月,正是初夏时节,时间是庚子日这一天,太阳斜照,服鸟飞到了我的住处,落在了我的座位旁边,十分清闲自在。奇怪的鸟儿到了我的家里,我暗地里觉得奇怪,想知道是什么原因,于是打开书来占卜,简策上写着这样的话。说是“野鸟飞进了住处,主人就要离开”。我想请问服鸟:“我离开以后会到哪里去呢?如果是吉兆,就请告诉我;如果是凶兆,也把将要发生的灾难告诉我。我的寿命是长是短,也请你把期限告诉我。”服鸟于是长叹了一声,抬着头,拍打着翅膀,因为不能说话,所以只能用我的猜测来回答这些问题。

【原文】
万物变化兮,固无休息。斡流而迁兮,或推而还。形气转续兮,变化而嬗。沕穆[1]无穷兮,胡可胜言!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;忧喜聚门兮,吉凶同域。彼吴强大兮,夫差以败;越栖会稽兮,句践霸世。斯游遂成兮,卒被五刑;傅说胥靡[2]兮,乃相武丁。夫祸之与福兮,何异纠纆[3]。命不可说兮,孰知其极?水激则旱兮,矢激则远。万物回薄兮,振荡相转。云蒸雨降兮,错缪相纷。大专jūn[4]盘物兮,坱轧无垠。天不可与虑兮,道不可与谋。迟数有命兮,恶识其时?

【注释】
[1] 沕穆精微深远的样子。
[2] 胥靡用绳索把罪人系在一起,相随而行服劳役。后代指刑徒。
[3] 纠纆绳索。纠,两股绞在一起的绳索。纆,三股绞在一起的绳索。
[4] 大专同“大钧”,制造陶器的转轮。自然界造就万物,就如同钧制造陶器,常用大钧比喻大自然。

【译文】
世间万物的变化,本来就没有停止的时候。如涡流旋转,循环往复。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气来回变化,就像蝉蜕壳一样。这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奥,怎能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呢!祸倚靠在福的身边,福中也隐藏着祸;忧愁和欢喜聚在一起,吉和凶也同处于一个地方。那吴国是多么强大啊,但夫差却失败亡国;越国在会稽失败,越王句践最后却称霸了。李斯游说秦国取得了成功,最后却遭受了死刑;傅说原本只是一个罪犯,竟然成了武丁王的宰相。祸相对于福来说,跟互相缠绕着的绳子有什么区别呢?命运是很难说明白的,谁能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呢?水变成激流力量凶猛,弓箭有了强大的力量就能射得远。万物回旋,动荡转换。云气升腾就会下雨,这是多么纷繁复杂的事情。上天造就了万物,本身又是浩渺无边的。天道高深无法预先做出考虑,凡人是难以预先知道大道理的。死亡的迟早是命运注定的,谁能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呢?

【原文】
且夫天地为炉兮,造化为工;阴阳为炭兮,万物为铜。合散消息[1]兮,安有常则;千变万化兮,未始有极。忽然为人兮,何足控抟tuán;化为异物兮,又何足患!小知自私兮,贱彼贵我;通人大观兮,物无不可。贪夫徇财兮,烈士徇名;夸者死权兮,品庶冯生。憷迫之徒兮,或趋西东;大人不曲兮,亿变齐同。拘士系俗兮,攌如囚拘;至人遗物[2]兮,独与道俱。众人或或兮,好恶积意;真人淡漠兮,独与道息。释知遗形兮,超然自丧[3];寥廓忽荒兮,与道翱翔。乘流则逝兮,得[4]则止;纵躯委命兮,不私与己。其生若浮兮,其死若休;澹乎若深渊之静,氾乎若不系之舟。不以生故自宝兮,养空而浮;德人无累兮,知命不忧。细故慸葪[5]兮,何足以疑!

【注释】
[1] 消息指万物生灭盛衰。
[2] 遗物忘却、遗弃外界物累。
[3] 自丧忘记自我。
[4] 水中小洲。
[5] 慸葪同“蒂芥”。细小的梗塞物。比喻嫌隙。

【译文】
况且天地就像一座巨大的熔炉,大自然就是冶炼工厂;反复运转的阴阳是炉中的火炭,世间的万物都是被等待熔铸的铜。这些事物的聚、散、消、长,哪里有通用的规律;千万种变化,从来都不曾有过终极。偶然才成了人,这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;转化成了其他的事物,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!有小聪明的人都只知道偏爱自己,轻视外物,重视自己;旷达的人一般都从大局着眼,没有什么不能适应。贪婪的人为了财物而死,有抱负的人为了荣誉不要性命;喜好炫耀的人为权力而死,一般的老百姓就只想着活下去。被名利诱惑的人,被贫贱逼迫的人,整天跑东跑西;只有高尚的人才不会对外物屈服,任凭事物有千万种变化,在他们眼里都是一样的。有的人被俗世所羁绊,就像坐牢一样;而道德高尚到了极点的人,却能够抛弃世俗,只与大道共同存在。天下的人全都迷惑了,心中充满了喜好、厌恶的感情;而真正看透大道的人对一切都很淡泊,只和大道同归一处。舍弃了智慧,忘掉了自己的形骸,超脱于事物之外,就好像自己根本不存在一样;在空阔恍惚的世界里,跟大道一起翱翔。坐船顺流而下,遇到小岛就停下来;把自己交给命运来主宰,不把身体看成自己私人的东西。活着就像浮萍一样,死了就像是在休息;心中一团宁静,就像深渊一样安静,顺其自然的态度就像一条没有拴住的小船一样。不因为活着就看重自己的生命,修养空灵的品性,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定;德行达到顶点的人不会受到俗世的牵累,明白自己的命运,不会感到忧虑。细小就像芥蒂一样的事情,根本不值得心生忧虑和怀疑!

【原文】
后岁余,贾生征见。孝文帝方受厘[1],坐宣室。上因感鬼神事,而问鬼神之本。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。至夜半,文帝前席。既罢,曰:“吾久不见贾生,自以为过之,今不及也。”居顷之,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。梁怀王,文帝之少子,爱,而好书,故令贾生傅之。

【注释】
[1] 受厘祭祀后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,以示受福。

【译文】
过了一年多的时间,贾谊就被汉文帝召见。汉文帝坐在宣室里,接受神灵的赐福保佑。汉文帝因为对鬼神之事产生了兴趣,就询问贾谊鬼神的根源到底是什么。贾谊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。到了半夜,文帝听得入神了,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动。听贾谊说完以后,汉文帝说:“我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贾谊先生,自己觉得能够超过他,现在看来,我还是不如他啊。”没过多久,汉文帝就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。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,很受汉文帝的宠爱,而且还喜欢读书,所以汉文帝让贾谊当他的老师。

【原文】
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。贾生谏,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。贾生数上疏,言诸侯或连数郡,非古之制,可稍削之。文帝不听。

【译文】
汉文帝又册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侯爵。贾谊劝说汉文帝,认为国家灾难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。贾谊多次向汉文帝上疏,说有些诸侯的封地往往是好几个郡连在一起,不符合古代的制度,可以慢慢削减诸侯的封地。汉文帝不听贾谊的劝谏。

【原文】
居数年,怀王骑,堕马而死,无后。贾生自伤为傅无状,哭泣岁余,亦死。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。及孝文崩,孝武皇帝立,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,而贾嘉最好学,世其家,与余通书。至孝昭时,列为九卿。

【译文】
过了几年,梁怀王在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死了,没有后代。贾谊伤心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,哭了一年多的时间,也死了。贾谊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。等到汉文帝去世,汉武帝做皇帝的时候,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做了郡守,其中贾嘉最喜欢学习,继承了贾谊的家风,他跟我有过书信往来。到汉昭帝时,职位在九卿的行列。

【原文】
太史公曰:余读《离骚》《天问》《招魂》《哀郢》,悲其志。适长沙,观屈原所自沉渊,未尝不垂涕,想见其为人。及见贾生吊之,又怪屈原以彼其材,游诸侯,何国不容,而自令若是。读《服鸟赋》,同死生,轻去就,又爽然[1]自失矣。

【注释】
[1] 爽然茫然。

【译文】
太史公说:我读了《离骚》《天问》《招魂》《哀郢》这些诗歌以后,对屈原的感情和心志都非常同情。后来我来到长沙,看到屈原沉江自杀的地方,常常为他流泪,在想象中见到他本人的模样。等到看到贾谊凭吊屈原的那篇赋,又觉得奇怪,屈原凭借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,哪个国家会不接受他呢,可他偏偏沉江自杀了。等到读了《服鸟赋》以后,把生存和死亡看成一样的,看轻官场中的去或留,又有些茫然,不知道何去何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