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【原文】
白起者,郿人也。善用兵,事秦昭王。昭王十三年,而白起为左庶长,将而击韩之新城。是岁,穰侯相秦,举任鄙以为汉中守。其明年,白起为左更[1],攻韩、魏于伊阙,斩首二十四万,又虏其将公孙喜,拔五城。起迁为国尉[2]。涉河取韩安邑以东,到干河。明年,白起为大良造。攻魏,拔之,取城大小六十一。明年,起与客卿错攻垣城,拔之。后五年,白起攻赵,拔光狼城。后七年,白起攻楚,拔鄢、邓五城。其明年,攻楚,拔郢,烧夷陵,遂东至竟陵。楚王亡去郢,东走徙陈。秦以郢为南郡。白起迁为武安君。武安君因取楚,定巫、黔中郡。昭王三十四年,白起攻魏,拔华阳,走芒卯,而虏三晋将,斩首十三万。与赵将贾偃战,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。昭王四十三年,白起攻韩陉城,拔五城,斩首五万。四十四年,白起攻南阳太行道,绝之。

【注释】
[1] 左更爵位名。秦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。
[2] 国尉秦国掌军政之官。

【译文】
白起,是郿邑人。他善于用兵,事奉秦昭王。昭王十三年(前294年),白起担任左庶长,率领军队攻打韩国的新城。这一年,穰侯在秦国出任相国,举用任鄙担任汉中郡守。第二年,白起晋升为左更,攻打韩国和魏国,在伊阙交战,斩首二十四万,又俘虏了魏国的将军公孙喜,攻取了五座城。白起升迁为国尉。渡过黄河攻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地区,直抵干河。第二年,白起晋升为大良造。他攻打魏国,攻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一座。第二年,白起跟客卿司马错进攻垣城,占领了这个地方。此后五年,白起攻打赵国,攻取了光狼城。此后七年,白起攻打楚国,攻取了鄢邑和邓邑等五城。第二年,继续进攻楚国,攻克了郢都,并火烧夷陵,于是向东进逼到竟陵。楚王逃离郢都,向东逃跑并将国都迁到陈。秦国把郢城设置为南郡。白起晋升为武安君。武安君顺势攻占了楚国大片土地,平定了巫郡和黔中郡。昭王三十四年(前273年),白起攻打魏国,占领了华阳,驱逐了守将芒卯,而且还俘虏了很多三晋的将领,斩首十三万。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,在黄河里溺死他的士兵两万人。昭王四十三年(前264年),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,攻取了五座城,斩首五万。四十四年(前263年),白起进攻南阳太行道,将其切断。

【原文】
四十五年,伐韩之野王。野王降秦,上党道绝。其守冯亭与民谋曰:“郑道[1]已绝,韩必不可得为民。秦兵日进,韩不能应,不如以上党归赵。赵若受我,秦怒,必攻赵。赵被兵,必亲韩。韩赵为一,则可以当秦。”因使人报赵。赵孝成王与平阳君、平原君计之。平阳君曰:“不如勿受。受之,祸大于所得。”平原君曰:“无故得一郡,受之便。”赵受之,因封冯亭为华阳君。

【注释】
[1] 郑道指通往韩国国都新郑的道路。

【译文】
四十五年(前262年),白起攻打韩国的野王。野王向秦国投降,导致韩国通往上党的信道断绝。上党郡守冯亭与当地民众谋议说:“通往都城新郑的道路已经断绝了,我们肯定不能再做韩国的臣民了。秦军日益逼进,韩国不能应付,不如携上党归附赵国。赵国如果接受我们,秦国就会恼怒,一定会攻打赵国。赵国遭受兵祸,一定会亲近韩国。韩国和赵国结为一体,就能够抵挡秦国的进攻。”于是就派人通报赵国。赵孝成王与平阳君赵豹、平原君赵胜商议这件事。平阳君说:“不如不接受。接受了上党,祸害比得到的利益要大。”平原君说:“无缘无故就得到了一个郡,接受会更好。”赵国接受了上党,于是就封冯亭为华阳君。

【原文】
四十六年,秦攻韩缑氏、蔺,拔之。

【译文】
四十六年(前261年),秦国进攻韩国的缑氏、蔺,占领了那里。

【原文】
四十七年,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,取上党。上党民走赵。赵军长平,以按据[1]上党。四月,龁因攻赵。赵使廉颇将。赵军士卒犯秦斥兵[2],秦斥兵斩赵裨将茄。六月,陷赵军,取二[3]四尉。七月,赵军筑垒壁而守之。秦又攻其垒,取二尉,败其阵,夺西垒壁。廉颇坚壁以待秦,秦数挑战,赵兵不出。赵王数以为[4]。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,曰:“秦之所恶,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,廉颇易与,且降矣。”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,军数败,又反坚壁不敢战,而又闻秦反间之言,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。秦闻马服子将,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。而王龁为尉裨将,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。赵括至,则出兵击秦军。秦军详败而走,张二奇兵以劫之。赵军逐胜,追造秦壁。壁坚拒不得入,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,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,赵军分而为二,粮道绝。而秦出轻兵击之。赵战不利,因筑壁坚守,以待救至。秦王闻赵食道绝,王自之河内,赐民爵各一级,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,遮绝赵救及粮食。

【注释】
[1] 按据屯兵支持。
[2] 斥兵斥候,侦查兵。
[3] 戍守的城堡。
[4] 指责。

【译文】
四十七年(前260年),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,占领了上党。上党的民众逃往赵国。赵国驻军长平,据守此地来支持上党的民众。四月,王龁顺势攻打赵国。赵国派廉颇领兵迎战。赵国军队的士兵遭遇秦国的侦察兵,秦国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副将茄。六月,秦军攻破赵军阵地,占领了两座城堡,俘虏了四个尉官。七月,赵军修筑壁垒来防守阵地。秦军又进攻他们的壁垒,俘虏了两个尉官,击溃了他们的阵地,夺取了西边的壁垒。廉颇坚守壁垒来等待秦军的进攻,秦军多次挑战,赵军也不出来应战。因此赵王多次责备廉颇。秦国的丞相应侯范睢又派人拿着千金到赵国行贿施行反间计,说:“秦国所厌恶的,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带兵前来罢了,廉颇容易对付,他就要投降了。”赵王已经为廉颇的军队有诸多伤亡感到愤怒,军队屡次战败,又坚守壁垒不敢出战,而且又听说了秦国施行反间计的言论,就派赵括取代廉颇来抗击秦军。秦国听说马服君的儿子领兵,就暗中派武安君白起出任上将军,而由王龁担任尉官做副将,宣布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担任将军这个消息的就处以斩首之刑。赵括来到军中,就发兵进攻秦军。秦军佯装战败而逃跑,又布置了两支奇兵来劫杀赵军。赵军乘胜追击,追到秦军的壁垒前。壁垒坚固而牢不可破,这时秦军的奇兵二万五千人断绝了赵军的后路,另一支部队的五千骑兵将赵军拦截在他们与本方壁垒之间,赵军被一分为二,运粮的道路也被切断了。这时秦军出动装备轻便的部队对赵军实施打击。赵军主动出战局势不利,就地修筑壁垒坚守,来等待援兵的到来。秦王听说赵军的粮道被切断,他亲自赶到河内,赏赐当地民众爵位各一级,征发十五岁以上的全部壮丁奔赴长平,堵截赵国的援兵和粮食送输。

【原文】
至九月,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,皆内阴相杀食。来攻秦垒,欲出。为四队,四五复之,不能出。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,秦军射杀赵括。括军败,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。武安君计曰:“前秦已拔上党,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。赵卒反复,非尽杀之,恐为乱。”乃挟诈而尽坑杀之,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。前后斩首虏[1]四十五万人。赵人大震。

【注释】
[1] 首虏所获敌人的首级。

【译文】
到了九月,赵国士兵已断粮四十六天了,都暗中残杀相食。赵军来攻打秦军的壁垒,打算突围。分成四个小分队,反复冲击四五次,始终不能突围。赵国的将军赵括亲自带领精锐部队搏杀,秦军射杀赵括。赵括的军队战败,四十万士兵投降了武安君。武安君谋划说:“此前秦军已经攻取了上党,上党的百姓不愿意做秦国子民而归附赵国。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,不把他们全部杀掉,恐怕会作乱。”于是就采取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坑杀,留下年纪小的二百四十人归还赵国。秦军先后斩杀赵军士卒四十五万人。赵国人异常震惊。

【原文】
四十八年十月,秦复定上党郡。秦分军为二:王龁攻皮牢,拔之;司马梗定太原。韩、赵恐,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:“武安君[1]马服子乎?”曰:“然。”又曰:“即围邯郸乎?”曰:“然。”“赵亡则秦王王矣,武安君为三公。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,南定鄢、郢、汉中,北禽赵括之军,虽周、召、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。今赵亡,秦王王,则武安君必为三公,君能为之下乎?虽无欲为之下,固不得已矣。秦尝攻韩,围邢丘,困上党,上党之民皆反为赵,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。今亡赵,北地入燕,东地入齐,南地入韩、魏,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。故不如因而割之,无以为武安君功也。”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:“秦兵劳,请许韩、赵之割地以和,且休士卒。”王听之,割韩垣雍、赵六城以和。正月,皆罢兵。武安君闻之,由是与应侯有隙。

【注释】
[1] 战胜。

【译文】
四十八年(前259年)十月,秦国再次平定上党郡。秦军将兵力分成两部分:王龁进攻皮牢,占领了那里;司马梗平定了太原。韩国、赵国感到恐惧,派苏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游说秦国的丞相应侯说:“武安君打败了马服君的儿子吗?”应侯说:“是的。”苏代又说:“秦军即将围攻邯郸吗?”应侯说:“是的。”苏代说:“赵国灭亡了,那么秦王就可以称王于天下了,武安君位列三公。武安君为秦国打胜仗攻占了七十多座城,向南平定了鄢、郢、汉中,向北打败了赵括的军队,即使是周公、召公、太公望的功绩也不会超过他。现在赵国灭亡了,秦王称王于天下,那么武安君一定位列三公,您能够位居他之下吗?即使不想在他下边,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。秦国曾经进攻韩国,围攻邢丘,围困上党,上党的民众都转而成为赵国的子民,天下人不愿意做秦国的百姓已经很久了。现在灭亡赵国,北方的土地划入燕国的版图,东方的土地划入齐国的版图,南方的土地划入韩国和魏国的版图,那么您所得到的民众就没有多少人了。所以不如趁机割占些土地,不要让武安君获得灭亡赵国的功绩。”于是应侯对秦王说:“秦国的军队太劳累了,请批准韩国和赵国割让土地来讲和,将要让士兵休整一下。”秦王听从了这一建议,割占了韩国的垣雍、赵国的六座城来讲和。正月,双方都收兵了。武安君听说了这件事,从此与应侯结下仇怨。

【原文】
其九月,秦复发兵,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。是时武安君病,不任行。四十九年正月,陵攻邯郸,少利,秦益发兵佐陵。陵兵亡五校。武安君病愈,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。武安君言曰:“邯郸实未易攻也。且诸侯救日至,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。今秦虽破长平军,而秦卒死者过半,国内空。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,赵应其内,诸侯攻其外,破秦军必矣。不可。”秦王自命,不行;乃使应侯请之,武安君终辞不肯行,遂称病。

【译文】
当年九月,秦国再次发兵,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。这时候武安君生病了,不能赴任同行。昭王四十九年(前258年)正月,王陵攻打邯郸,很少能占优势,秦国增派军队援助王陵。王陵损失了五个校官及其下辖的士卒。武安君病好了,秦王想派武安君取代王陵带兵。武安君进言说:“邯郸真的不容易攻打。况且诸侯的援兵每天都有到达的,那些诸侯怨恨秦国已经很久了。现在秦国虽然击破了长平的赵军,然而秦国士兵战死的数量也超过了一半,国内空虚。远隔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,赵国在里面接应,诸侯从外面进攻,打败秦军是必然的了。不可以这样做。”秦王亲自下命令,也不能让他出发;于是秦王就派应侯去请武安君,武安君始终推辞不肯出发,于是托言生病。

【原文】
秦王使王龁代陵将,八九月围邯郸,不能拔。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,秦军多失亡。武安君言曰:“秦不听臣计,今如何矣!”秦王闻之,怒,强起武安君,武安君遂称病笃。应侯请之,不起。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,迁之阴密。武安君病,未能行。居三月,诸侯攻秦军急,秦军数却,使者日至。秦王乃使人[1]白起,不得留咸阳中。武安君既行,出咸阳西门十里,至杜邮。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:“白起之迁,其意尚怏怏[2]不服,有余言。”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,自裁[3]。武安君引剑将自刭,曰:“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?”良久,曰:“我固当死。长平之战,赵卒降者数十万人,我诈而尽坑之,是足以死。”遂自杀。武安君之死也,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。死而非其罪,秦人怜之,乡邑皆祭祀焉。

【注释】
[1] 遣送。
[2] 怏怏不高兴,不满意。
[3] 自裁自杀。

【译文】
秦王派王龁取代王陵带兵,在八月和九月围攻邯郸,不能攻克。楚国派春申君和魏公子信陵君带领数十万士兵进攻秦军,秦军伤亡惨重。武安君进言说:“秦王不听从我的建议,现在怎么样了!”秦王听说这件事,感到愤怒,强行起用武安君,武安君就说自己病情严重。应侯去请他,也不赴任。于是免去武安君的官职,降为普通士兵,把他迁往阴密。武安君因为生病,没能出发。过了三个月,诸侯联军进攻秦军,战况紧急,秦军多次后退,每天都有汇报军情的使者到来。秦王就派人遣送白起,不许他留在咸阳城里。武安君出发后,离开咸阳城西门十里,到了杜邮。秦昭王与应侯和大臣们商议说:“白起被迁走,他心里很不高兴,不服气,总说些不该说的话。”秦王就赐给他一把剑让使者带去,命令他自杀。武安君拔剑就要自刎,说:“我对上天犯下什么罪过而落得这样的下场呢?”过了很久,他又说:“我本来就该死。长平之战中,赵国士兵投降的几十万人,我用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坑杀,这一点足以让我死了。”说完就自杀了。武安君自杀一事,发生在秦昭王五十年(前257年)十一月。他并不是因为犯罪而死,所以秦国人都怜悯他,乡里城邑都祭祀他。

【原文】
王翦者,频阳东乡人也。少而好兵,事秦始皇。始皇十一年,翦将攻赵阏与,破之,拔九城。十八年,翦将攻赵。岁余,遂拔赵,赵王降,尽定赵地为郡。明年,燕使荆轲为贼于秦,秦王使王翦攻燕。燕王喜走辽东,翦遂定燕蓟而还。秦使翦子王贲击荆,荆兵败。还击魏,魏王降,遂定魏地。

【译文】
王翦,频阳东乡人。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兵法,事奉秦始皇。秦始皇十一年(前236年),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,攻克了那里,占领了九座城。十八年(前229年),王翦带兵攻打赵国。一年多以后,终于攻破赵国,赵王投降,完全平定了赵地,设置为郡。第二年,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,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。燕王喜逃到辽东,王翦就平定了燕国都城蓟城,然后回国。秦国派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打楚国,楚军战败。王贲在回师途中进攻魏国,魏王投降,于是平定了魏地。

【原文】
秦始皇既灭三晋,走燕王,而数破荆师。秦将李信者,年少壮勇,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,卒破得丹,始皇以为贤勇[1]。于是始皇问李信:“吾欲攻取荆,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?”李信曰:“不过用二十万人。”始皇问王翦,王翦曰:“非六十万人不可。”始皇曰:“王将军老矣,何怯也!李将军果[2]壮勇,其言是也。”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。王翦言不用,因谢病,归老[3]于频阳。李信攻平与,蒙恬攻寝,大破荆军。信又攻鄢、郢,破之,于是引兵而西,与蒙恬会城父。荆人因随之,三日三夜不顿舍,大破李信军,入两壁,杀七都尉,秦军走。

【注释】
[1] 贤勇贤能勇敢。
[2] 或作“断”。
[3] 归老辞官养老。

【译文】
秦始皇已经攻灭了原属晋国的赵、魏、韩三国,赶走了燕王,而且多次击败楚国的军队。秦国的将领李信,年纪不大,强壮勇敢,曾经凭借几千士兵将燕太子丹追逐到衍水流域,终于打败对方得到了太子丹的人头。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敢。当时秦始皇问李信:“我想攻取楚国,在将军看来要用多少人才足够?”李信说:“不超过二十万人。”秦始皇问王翦,王翦说:“没有六十万人就不可能取胜。”秦始皇说:“王将军老了,怎么胆怯了呢!李将军果断勇敢,他说的对。”于是派李信和蒙恬带兵二十万南下攻打楚国。王翦的建议没有被采用,就推辞说有病,辞官回到故乡频阳养老。李信攻打平与,蒙恬进攻寝地,大败楚军。李信又攻打鄢、郢二地,击破了敌军,于是带兵向西进军,和蒙恬在城父会师。楚军顺势尾随秦军,三天三夜没有停下休息,大败李信的军队,攻入两个壁垒,杀死了七个都尉,秦军败逃。

【原文】
始皇闻之,大怒,自驰如频阳,见谢王翦曰:“寡人以不用将军计,李信果辱秦军。今闻荆兵日进而西,将军虽病,独忍弃寡人乎!”王翦谢曰:“老臣[1]悖乱[2],唯大王更择贤将。”始皇谢曰:“已矣,将军勿复言!”王翦曰:“大王必不得已用臣,非六十万人不可。”始皇曰:“为听将军计耳。”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,始皇自送至灞上。王翦行,请美田宅园池甚众。始皇曰:“将军行矣,何忧贫乎?”王翦曰:“为大王将,有功终不得封侯,故及大王之向臣,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。”始皇大笑。王翦既至关,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[3]。或曰:“将军之乞贷,亦已甚矣。”王翦曰:“不然。夫秦王[4]而不信人。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,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,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?”

【注释】
[1] 通“疲”。
[2] 悖乱昏乱,不明事理。
[3] 五辈五次。
[4] 通“粗”,粗疏,鲁莽。

【译文】
秦始皇听说这件事,十分生气,亲自驱车前往频阳,见到王翦后道歉说:“我没有采用将军的建议,李信果然使秦军受辱。现在听说楚国军队每天都在向西挺进,将军虽然有病在身,难道忍心不管我吗!”王翦推辞说:“老臣疲弱多病,头脑煳涂,希望大王另选贤能的将军。”秦始皇道歉说:“好了,将军不要再推辞了!”王翦说:“大王非要任用我,那么没有六十万人就不行。”秦始皇说:“就听从将军的建议好了。”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发,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。王翦临走前,请求赏赐的良田、美宅、园林、池塘有很多。秦始皇说:“将军快走了,怎么还担心贫穷呢?”王翦说:“做大王的将军,有功却到最后也没有封侯,所以在大王还信任我的时候,我也要抓住时机请求些园林、池塘作为子孙的产业罢了。”秦始皇大笑。王翦已经到了函谷关,又五次派使者回国请求赏赐良田。有人说:“将军乞求财货,也太过分了。”王翦说:“不是这样。秦王粗暴而不信任他人,现在抽调了秦国所有的精锐武装而专门交给我指挥,我不多请求良田、美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,难道反过来要让秦王怀疑我吗?”

【原文】
王翦果代李信击荆。荆闻王翦益军而来,乃悉国中兵以拒秦。王翦至,坚壁而守之,不肯战。荆兵数出挑战,终不出。王翦日休士洗沐,而善饮食抚循[1]之,亲与士卒同食。久之,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?对曰:“方投石超距[2]。”于是王翦曰:“士卒可用矣。”荆数挑战而秦不出,乃引而东。翦因举兵追之,令壮士击,大破荆军。至蕲南,杀其将军项燕,荆兵遂败走。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。岁余,虏荆王负刍,竟平荆地为郡县。因南征百越之君。而王翦子王贲,与李信破定燕、齐地。

【注释】
[1] 抚循安抚。
[2] 超距古代练习武功的一种跳跃动作。

【译文】
王翦果然取代李信攻打楚国。楚国听说王翦增加兵力前来,就倾尽国内的军队来抵抗秦军。王翦到达前线,就加固壁垒防守,不肯出战。楚国军队多次出兵挑战,秦军始终不出战。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沐浴,而且改善饮食来抚慰他们,自己与士兵吃同样的饭菜。过了很长时间,王翦派人问:“军中在玩游戏吗?”回答说:“正在进行扔石头和跳跃比赛。”于是王翦说:“士兵可以使用了。”楚军多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战,于是领兵向东撤退。王翦趁机出动军队追赶敌人,命令壮士攻击,大败楚军。来到蕲县以南,杀死了楚军的将军项燕,楚军战败逃跑了。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境内的城邑。一年多以后,俘虏了楚王负刍,完全平定了楚国的土地,设置为秦的郡县。接着向南征讨百越的君主。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,与李信攻占和平定了燕国、齐国的土地。

【原文】
秦始皇二十六年,尽并天下,王氏、蒙氏功为多,名施于后世。

【译文】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完全兼并了天下诸侯,王氏、蒙氏的功劳很多,声名得以流传于后世。

【原文】
秦二世之时,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,而又灭蒙氏。陈胜之反秦,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,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。或曰:“王离,秦之名将也。今将强秦之兵,攻新造之赵,举之必矣。”客曰:“不然。夫为将三世者必败。必败者何也?必其所杀伐多矣,其后受其不祥。今王离已三世将矣。”居无何,项羽救赵,击秦军,果虏王离,王离军遂降诸侯。

【译文】
秦二世在位时,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经去世了,而且又诛灭了蒙氏。陈胜反秦时,秦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去攻打赵国,把赵王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。有人说:“王离,是秦国的名将。现在他带领秦国强大的军队,进攻刚刚创建的赵国,占领那里是必然的了。”有门客说:“不是这样。连续三代任将军的一定会失败。一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?一定是他们杀人太多了,他们的后代就会遭受不祥之灾。现在王离已经是第三代将军了。”过了没多久,项羽援救赵国,进击秦军,果然俘虏了王离,王离的军队就投降了反秦的诸侯。

【原文】
太史公曰:鄙语云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。白起料敌合变,出奇无穷,声震天下,然不能救患于应侯。王翦为秦将,夷六国,当是时,翦为宿将,始皇师之,然不能辅秦建德,固其根本,偷合取容[1],以至殁身[2]。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,不亦宜乎!彼各有所短也。

【注释】
[1] 偷合取容苟且迎合,取悦他人,以求容身。
[2] 殁身终生。

【译文】
太史公说:俗话说“尺有短的时候,寸也有长的时候”。白起预料敌情随机应变,出奇制胜变化无穷,声威震动天下,然而却不能挽救来自应侯的灾难。王翦作为秦国的将领,扫平六国,在那个时候,王翦身为老将,连秦始皇都拜他为师,但是他不能辅佐秦国创建德政,巩固国家的根本,却刻意迎合始皇来换取容身之地,一直到死。直到他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,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!他们都有各自的短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