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【原文】
微子开[1]者,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。纣既立,不明,淫乱于政,微子数谏,纣不听。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,灭国,惧祸至,以告纣。纣曰:“我生不有命在天乎?是何能为!”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,欲死之,及去,未能自决,乃问于太师、少师曰:“殷不有治政,不治四方。我祖遂陈于上,纣沉湎于酒,妇人是用,乱败汤德于下。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,卿士师师非度,皆有罪辜,乃无维获,小民乃并兴,相为敌雠。今殷其典丧!若涉水无津涯。殷[2]丧,[3]至于今。”曰:“太师,少师,我其发出往?吾家保于丧?今女无故告予,颠跻,如之何其?”太师若曰:“王子,天笃下[4]亡殷国,乃毋畏畏,不用老长。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。今诚得治国,国治身死不恨。为死,终不得治,不如去。”遂亡。

【注释】
[1] 微子开名启,因避汉景帝刘启讳,汉人改称其为“开”。
[2] 竟然。
[3] 句首发语词。
[4] 同“灾”。

【译文】
微子启,是殷朝帝乙的长子,又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兄长。商纣立为国君后,统治黑暗,荒淫无道,微子曾屡次劝谏,纣王都不听从。等到祖伊因周西伯昌施行德政,灭掉了国,微子担心灾难会降临到殷朝,便又多次劝谏纣王。纣王说:“我出生时不就有命在天吗?谁能把我怎么样!”微子于是料到纣王最终也不会听从劝谏,打算一死了之,又想离开纣王,自己不能决定,于是去询问太师、少师,说:“殷朝的政治不清明,不能统治四方的百姓。我们的祖先在上世创建了功业,而纣王一味沉缅于酒,贪恋于色,完全听信于妇人的话,败坏了汤王的德政。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喜欢做抢劫、偷盗等违法之事,而朝廷大臣们也互相效仿,几乎全都有罪,因此他们的爵禄就无法维持下去,百姓竞相兴起,互为仇敌。如今殷朝的法纪秩序将要丧亡!就好像乘船渡河没有渡口与岸边一样。殷朝竟然要亡国,以致成了今天的样子。”微子接着又说道:“太师、少师,我是离开殷朝远走高飞呢?还是留在这里护卫国家免遭灭亡呢?如今你们不告诫我怎么做的话,我会陷入不义的泥潭,那该怎么办呢?”太师说:“王子,上天要降灾祸灭亡殷朝,可是纣王居然不害怕上天的惩罚,又不听从长者们的劝谏。现在殷朝的百姓竟敢亵渎天地的意旨。如今若真能救治这个国家,国家确实太平了,即使自己死了,也不会留有任何怨恨。就怕你即使为国而死,国家最终也得不到治理,还不如离开。”微子于是逃走了。

【原文】
箕子者,纣亲戚也。纣始为象箸[1],箕子叹曰:“彼为象箸,必为玉杯;为杯,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。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,不可振也。”纣为淫泆,箕子谏,不听。人或曰:“可以去矣。”箕子曰:“为人臣谏不听而去,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,吾不忍为也。”乃被发详狂而为奴。遂隐而鼓琴以自悲,故传之曰《箕子操》。

【注释】
[1] 象箸象牙筷子。

【译文】
箕子,是纣王的亲属。纣王刚开始用象牙制成的筷子时,箕子就叹息说:“他现在使用象牙制成的筷子,将来一定还会制作玉杯;玉杯制成后,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珍奇异宝占为己有。车马宫室也会由此逐渐奢侈,国家得不到振兴了。”纣王淫乱无度,箕子劝谏,纣王不听。有人对箕子说:“你可以离开这里。”箕子说:“作为臣子如果因为向国君进谏,国君不听就离国君而去,是彰显国君的恶行而自己取悦于百姓,我不忍心这么做。”于是披头散发,假装疯子做了奴隶。箕子从此隐居起来,借弹琴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,因此后人传颂他的琴曲为《箕子操》。

【原文】
王子比干者,亦纣之亲戚也。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,则曰:“君有过而不以死[1],则百姓何辜!”乃直言谏纣。纣怒曰:“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,信有诸乎?”乃遂杀王子比干,刳视其心。

【注释】
[1] 通“诤”,劝谏。

【译文】
王子比干,也是纣王的亲属。他见到箕子因谏争不听而当了奴隶,就说:“国君有罪过,臣子却不能以死进谏,百姓就会遭殃,而百姓有什么罪呢!”他于是直言劝谏纣王。纣王很生气,说:“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,果真是这样吗?”于是纣王杀了王子比干,并挖出他的心来验证。

【原文】
微子曰:“父子有骨肉,而臣主以义属。故父有过,子三谏不听,则随而号之;人臣三谏不听,则其义可以去矣。”于是太师、少师乃劝微子去,遂行。

【译文】
微子说:“父子之间有骨肉之情,而君臣之间是靠道义结合。因此父亲犯有错误,儿子曾多次劝谏,但父亲仍不听从,儿子于是会哀哭;臣子如果屡次进谏而国君仍不听,那么从道义上来说,臣子便可以离开国君了。”于是太师、少师就奉劝微子离开,微子于是离去了。

【原文】
周武王伐纣克殷,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,肉袒面缚,左牵羊,右把茅,膝行而前以告。于是武王乃释微子,复其位如故。

【译文】
周武王讨伐纣王,战胜了殷朝,微子就手持殷朝的祭器来到周武王的军营门前,他袒露臂膀,双手绑于背后,左边的随从牵着羊,右边的随从拿着茅,跪着用膝爬行恳求周武王宽恕。于是周武王就放了微子,并恢复了他原先的爵位。

【原文】
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,使管叔、蔡叔傅相之。

【译文】
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,让他延续殷朝的祭祀,并派管叔与蔡叔辅佐他。

【原文】
武王既克殷,访问箕子。

【译文】
周武王灭掉殷朝后,便去访寻箕子。

【原文】
武王曰:“於乎!维天阴定下民,相和其居,我不知其常伦所序。”

【译文】
武王说:“唉!上天默默地安定百姓,使百姓安居乐业,而我却不知晓上天安定百姓的常法伦理是什么。”

【原文】
箕子对曰:“在昔鲧堙鸿水,汩陈其五行,帝乃震怒,不从鸿范九等,常伦所斁。鲧则殛死,禹乃嗣兴。天乃[1]禹鸿范九等,常伦所序。

【注释】
[1] 赐,给予。

【译文】
箕子回答说:“从前鲧堵塞洪水,扰乱了上天五行的规律,于是天帝发怒了,没有将治理国家的天道九种大法给予他,伦理常法因此败坏。鲧也因此被杀死,禹就接替他父亲继续治理洪水,他采取疏通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。上天于是赐给了他九种大法,伦理常法因而有了次序。

【原文】
“初一曰五行;二曰五事;三曰八政;四曰五纪;五曰皇极;六曰三德;七曰稽疑;八曰庶征;九曰向用五福,畏用六极。

【译文】
“这九种大法,一是五行;二是五事;三是八政;四是五纪;五是皇极;六是三德;七是稽疑;八是庶征;九是飨用五福,畏惧六极。

【原文】
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曰稼穑。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。

【译文】
“其中五行是:一为水,二为火,三为木,四为金,五为土。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使其向下走,火的性质则是炎热而向上升,木可弯曲也可变直,金属的本性能够伸展变形,土地能够种庄稼。水滋润下物呈现出咸味,火光上升可灼烧物体因而呈现出苦味,木可曲直呈现出酸味,金属能延伸变形呈现出辛辣味,土地能够种收五谷呈现出甜味。

【原文】
“五事:一曰貌,二曰言,三曰视,四曰听,五曰思。貌曰恭,言曰从,视曰明,听曰聪,思曰睿。恭作肃,从作治,明作智,聪作谋,睿作圣。

【译文】
“五事包括:一为仪容,二为言语,三为观察,四为听闻,五为思考。仪容要恭敬严肃,言语要使人信服,观察事物应做到明察秋毫,听闻要明辨是非,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到。仪容恭敬,百姓就会严肃;言语能令人心悦诚服,国家就会得到治理;观察事物能明白透彻,就能够辨别善恶;倾听意见时能够辨明是非,处理谋划就必然得当;思维通达,就会成为无事不通的圣人。

【原文】
“八政:一曰食,二曰货,三曰祀,四曰司空,五曰司徒,六曰司寇,七曰宾,八曰师。

【译文】
“八政:一是粮食,二是财货,三是祭祀,四是设立司空掌管营建,五是设立司徒掌管教化,六是设立司寇掌管治安,七是设立礼宾官掌管礼仪,八是设立军师掌管军事。

【原文】
“五纪:一曰岁,二曰月,三曰日,四曰星辰,五曰历数。

【译文】
“五纪:一为年,二为月,三为日,四为星辰,五为历法。

【原文】
“皇极:皇建其有极,敛时五福,用傅锡其庶民,维时其庶民于女极,锡女保极。凡厥庶民,毋有淫朋,人毋有比德,维皇作极。凡厥庶民,有[1]有为有守,女则念之。不协于极,不离于咎,皇则受之。而安而色,曰‘予所好德’,女则锡之福。时人斯其维皇之极。毋侮鳏寡而畏高明。人之有能有为,使[2]其行,而国其昌。凡厥正人,既富方榖。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,时人斯其辜。于其毋好,女虽锡之福,其作女用咎。毋偏毋颇,遵王之义。毋有作好,遵王之道。毋有作恶,遵王之路。毋偏毋党,王道荡荡。毋党毋偏,王道平平。毋反毋侧,王道正直。会其有极,归其有极。曰王极之傅言,是夷是训,于帝其顺。凡厥庶民,极之傅言,是顺是行,以近天子之光。曰天子作民父母,以为天下王。

【注释】
[1] 谋略。
[2] 进,贡献。

【译文】
“皇极:君主应该创建至高无上的准则,聚敛五种福祉,以布施给自己的臣民,当时臣民就会拥护您所制定的这些准则,国君您也可以要求臣民贯彻这些准则。凡是属于您的臣民,都不允许他们结党营私,人们不结党营私,就会将君主您制定的准则当成是至高无上的。凡是属于您的臣民,有谋略的,有作为的,有操守的,您要牢牢记住他们以备任用。有的时候他们的作为可能不太符合准则,但只要还没达到犯罪的地步,君主应该包容他们。要是有人谦恭地说他很喜欢您所制定的准则,您应该赐予他幸福。这样做人们就会遵守贯彻您制定的准则。不要凌辱那些无依无靠的弱者,也不要惧怕豪强贵族。对于有能力、有作为的人,您要善于任用他们使其为国家贡献才能,这样国家才会昌盛。凡属于正直的人,您应当经常用爵禄使他们变得富有。假如您不给这些人为国家效力的机会,他们就会走上犯罪道路。对于那些不喜欢您创建的准则的人,您虽然赐给了他福泽,但他们的作为对国家毫无益处,百姓们甚至还会怨恨您用人不当。您不能有偏颇不公平,应该依照先王制定的道义准则办事。也不应有个人的好恶,应该遵循先王的正道前进。您不能作恶,应该沿着先王的正路而行。您不要偏私,不能结党,那么君王的道路就会变得很宽广。不结党,不偏私,君王的道路就会清明可辨。您不违反王道,不冒犯准则,君王的道路就会正直。您如果能将那些按准则行事的臣民团结起来,那么他们就会归顺您创建的准则。因此说,君主宣扬的至高无上的准则,就应该当作常道而被遵守,但天子的教导也是要符合上天的意愿。凡是属于您的臣民,也应该把君主制定的准则当作至高无上的,遵照这个准则办事,来增益君主的光彩。所以说,天子应像当百姓的父母一样,来做天下臣民的君王。

【原文】
“三德:一曰正直,二曰刚克,三曰柔克。平康正直,强不友刚克,内友柔克,沉渐刚克,高明柔克。维辟作福,维辟作威,维辟玉食。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。臣有作福作威玉食,其害于而家,凶于而国,人用侧颇辟,民用僭忒。

【译文】
“三德:一是端正人的曲直,二是以刚取胜,三是以柔取胜。要想使世道平和安康,就要端正人的曲直,对那些强暴不顺从的人,应用重刑严法治理他们;对那些态度柔和的人,要用柔和的方式治理;对于阴邪狡诈之徒,就必须用强硬的方式对付他们;对于高明的君子,应用柔和的态度安抚他们。唯有君王才有权授人官爵,赏人俸禄,唯有君王才能决定刑罚,唯有君王有权享有美食。作为臣子的人没有授人爵禄、决定刑罚、享有美食的权力。假如臣子也有授人爵禄、决定刑罚、享有美食的权力,就会给王室带来损害,甚至会危及国家,臣子越权偏私邪僻,百姓就会因此犯上作乱。

【原文】
“稽疑:择创建卜筮人。乃命卜筮,曰雨,曰济,曰涕,曰雾,曰克,曰贞,曰悔,凡七。卜五,占之用二,衍[1]。立时人为卜筮,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。女则有大疑,谋及女心,谋及卿士,谋及庶人,谋及卜筮。女则从,龟从,筮从,卿士从,庶民从,是之谓大同,而身其康强,而子孙其逢吉。女则从,龟从,筮从,卿士逆,庶民逆,吉。卿士从,龟从,筮从,女则逆,庶民逆,吉。庶民从,龟从,筮从,女则逆,卿士逆,吉。女则从,龟从,筮逆,卿士逆,庶民逆,作内吉,作外凶。龟筮共违于人,用静吉,用作凶。

【注释】
[1] 变化。

【译文】
“稽疑:可以任用善于卜筮的人。让他们进行卜筮,兆象有的像下雨,有的则像雨刚停的样子,有的像云气络绎不绝,有的像雾气蒙蒙,有的像阴气与阳气相互攻击,有的堂堂正正,有的则隐晦不明,卦象一共为七种。前五种用龟甲或是兽骨占卜,后两种用蓍草占卜,通过对复杂的卦象进行推演来解决问题。任用那些精通卜筮的人,如果三个人占卜就信从两个人的话。如果您遇到了重大的难题,首先要独自认真思考一下,之后与卿土商讨,再与百姓商量一番,最后再用卜筮决断。假如您赞同,龟卜赞同,占筮也赞同,卿士同意,百姓顺从,这就叫大同,那么您一定会安康强壮,您的子孙后代也会大吉大利。如果您赞同,龟卜赞同,占筮赞同,可是卿士反对,百姓也不同意,这就是吉利。假如卿士同意,龟卜赞同,占筮赞同,而您不同意,百姓也反对,这也是吉利。假如百姓赞同,龟卜赞同,占筮赞同,而您不赞同,卿士也反对,这仍是吉利。假如您赞同,龟卜赞同,而占筮反对,卿士不同意,百姓也反对,在本国内办事会吉利,但在国外办事就会有凶险。倘若龟卜、占筮都与人的谋划相违背,安安静静什么都不做就会吉利,有所行动就会有凶险。

【原文】
“庶征:曰雨,曰阳,曰[1],曰寒,曰风,曰时。五者来备,各以其序,庶草繁庑。一极备,凶。一极亡,凶。曰休征:曰肃,时雨若;曰治,时旸若;曰知,时奥若;曰谋,时寒若;曰圣,时风若。曰咎征:曰狂,常雨若;曰僭,常旸若;曰舒,常奥若;曰急,常寒若;曰雾,常风若。王[2]维岁,卿士维月,师尹维日。岁月日时毋易,百谷用成,治用明,畯民用章,家用平康。日月岁时既易,百谷用不成,治用昏不明,畯民用微,家用不宁。庶民维星,星有好风,星有好雨。日月之行,有冬有夏。月之从星,则以风雨。

【注释】
[1] 通“燠”,温暖。
[2] 过失。

【译文】
“庶征:或是下雨,或是晴天,或是温暖,或是寒冷,或是刮风,或是这五种自然现象都按时令发生。假如这五种自然现象都完备,且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,庄稼就会茂盛。其中某一种自然现象如果过多出现,就会产生凶灾。一种自然现象缺失过多,也同样会发生凶灾。再说说国君行善事的美好征兆:国君谦恭,上天就会按时下雨来滋润万物;国君政治清明廉洁,阳光就会适时照耀大地;国君英明,气候就会适时温暖;国君深谋远虑,寒冷就会适时适度而来;国君圣明,风就会适时刮过。再说说不好的征兆:国君如果狂妄自大,雨水就会久下不止;国君如果僭越不轨,天就会干旱无雨;国君若贪图玩乐,天就会炎热似火;国君如果急躁暴虐,天就会极其寒冷;国君昏庸,风就会刮个不停。国君的决策有过错,就会影响一年的时令变化;卿士管理有误,会影响一整月;官吏行事有差错,会影响一整天。年月日的时令变化都正常的话,庄稼才会获得丰收,国家的政治才会清明,有德能的人才会被提拔、重用,于是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日月岁的时令如果被颠倒,庄稼就不会获得丰收,政治黑暗,有德能的人会受到压制,国家就会动荡不安。百姓就好似天空的繁星,星星有喜好风的,也有喜好雨的。日月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,于是才有了冬夏之分。月亮假如随从繁星运行,就会导致多风多雨的气候。

【原文】
“五福: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。六极:一曰凶短折,二曰疾,三曰忧,四曰贫,五曰恶,六曰弱。”

【译文】
“五福:一为长寿,二为富贵,三为健康平安,四为有美德,五为善终。六种灾祸:一为夭折,二为患病,三为忧愁,四为穷苦,五为丑恶,六为懦弱。”

【原文】
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。

【译文】
于是周武王把箕子封在朝鲜,从此不再把他当作臣民。

【原文】
其后箕子朝周,过故殷虚,感宫室毁坏,生禾黍,箕子伤之,欲哭则不可,欲泣为其近妇人,乃作《麦秀之诗》以歌咏之。其诗曰:“麦秀渐渐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僮兮,不与我好兮!”所谓狡童者,纣也。殷民闻之,皆为流涕。

【译文】
之后箕子来朝见周王,路过殷朝的故都旧墟,感伤于宫室坍塌毁坏,杂草丛生,箕子非常伤心,想放声痛哭但又有所顾及,想小声抽泣又觉得有点像妇人,就作了《麦秀之诗》,抒发心中的伤痛。这首诗说:“麦芒尖尖啊,禾黍绿油油的。那个娇美的少年呀,不与我亲近啊!”诗中所说的娇美的少年,是指商纣王。殷朝的遗民们听到这首诗,无不为之感伤痛哭。

【原文】
武王崩,成王少,周公旦代行政当国。管、蔡疑之,乃与武庚作乱,欲袭成王、周公。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,杀管叔,放蔡叔,乃命微子开代殷后,奉其先祀,作《微子之命》[1]以申之,国于宋。微子故能仁贤,乃代武庚,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。

【注释】
[1] 《微子之命》周成王分封微子时所下的命令,《尚书·周书》中的一篇。

【译文】
周武王驾崩后,成王还年幼,周公旦代为行使王权,掌管国政。管叔与蔡叔怀疑周公会篡夺君位,就与武庚联合发动叛乱,想要攻打成王与周公。周公尊奉成王的命令杀了武庚和管叔,放逐了蔡叔,于是让微子启代替武庚掌管殷地,供奉祖先的祭祀,并作《微子之命》劝诫微子启,把微子启封于宋地。微子原本就仁爱贤能,代替武庚后,殷代旧地的遗民都十分爱戴他。

【原文】
微子开卒,立其弟衍,是为微仲。微仲卒,子宋公稽立。宋公稽卒,子丁公申立。丁公申卒,子愍公共立。愍公共卒,弟炀公熙立。炀公即位,愍公子鲋fù祀弑炀公而自立,曰“我当立”,是为厉公。厉公卒,子厘公举立。

【译文】
微子启去世,立他的弟弟衍为国君,便是微仲。微仲去世,其子宋公稽继位。宋公稽去世,其子丁公申继位。丁公申去世,其子愍公共继位。愍公共去世,其弟炀公熙继位。炀公即位后,愍公的儿子鲋祀杀了炀公自立为君,并说“我应该当国君”,便是厉公。厉公去世,其子厘公举继位。

【原文】
厘公十七年,周厉王出奔彘。

【译文】
厘公十七年(前841年),周厉王出逃投奔彘地。

【原文】
二十八年,厘公卒,子惠公覵立。惠公四年,周宣王即位。三十年,惠公卒,子哀公立。哀公元年卒,子戴公立。

【译文】
二十八年(前831年),厘公去世,其子惠公覵继位。惠公四年(前827年),周宣王即位。三十年(前801年),惠公去逝,其子哀公继位。哀公于元年(前800年)去世,其子戴公继位。

【原文】
戴公二十九年,周幽王为犬戎所杀,秦始列为诸侯。

【译文】
戴公二十九年(前771年),周幽王被犬戎杀死,秦国开始位列诸侯。

【原文】
三十四年,戴公卒,子武公司空立。武公生女为鲁惠公夫人,生鲁桓公。十八年,武公卒,子宣公力立。

【译文】
三十四年(前766年),戴公去世,其子武公司空继位。武公生了一个女儿,后来成了鲁惠公的夫人,并生下了鲁桓公。十八年(前748年),武公去世,其子宣公力继位。

【原文】
宣公有太子与夷。十九年,宣公病,让其弟和,曰:“父死子继,兄死弟及,天下通义也,我其立和。”和亦三让而受之。宣公卒,弟和立,是为穆公。

【译文】
宣公的太子名叫与夷。十九年(前729年),宣公生病了,将君位让给了他的弟弟和,说:“父亲死了由儿子继位,哥哥死了由弟弟继位,这是天下最普通的道义,所以我要立和为君。”和数次推让后接受了。宣公去世后,弟弟和继位,便是穆公。

【原文】
穆公九年,病,召大司马[1]孔父[2]谓曰:“先君宣公舍太子与夷而立我,我不敢忘。我死,必立与夷也。”孔父曰:“群臣皆愿立公子冯。”穆公曰:“毋立冯,吾不可以负宣公。”于是穆公使冯出居于郑。八月庚辰,穆公卒,兄宣公子与夷立,是为殇公。君子闻之,曰:“宋宣公可谓知人矣,立其弟以成义,然卒其子复享之。”

【注释】
[1] 大司马宋国官职,掌管全国军事。
[2] 孔父名嘉,字孔父。

【译文】
九年(前720年),穆公病重,召来大司马孔父说:“先君宣公舍弃了太子与夷而将君位传给了我,我永远都不能忘记。我死后,一定要拥立与夷为国君。”孔父说:“大臣们全都想立公子冯。”穆公说:“千万不要拥立冯,我不能辜负了宣公。”于是穆公令公子冯前往郑国居住。八月庚辰日,穆公去世,他哥哥宣公的儿子与夷继位,便是殇公。君子们听说这件事后,说:“宋宣公可谓是知人善任,将君位传给了弟弟而成全了道义,然而最终还是他的儿子得到了君位。”

【原文】
殇公元年,卫公子州吁弑其君完自立,欲得诸侯,使告于宋曰:“冯在郑,必为乱,可与我伐之。”宋许之,与伐郑,至东门而还。二年,郑伐宋,以报东门之役。其后诸侯数来侵伐。

【译文】
殇公元年(前719年),卫公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国君而自立为君,想要得到诸侯的拥护,派遣使者告诉宋国说:“公子冯在郑国,他一定会作乱,可以与我国一起攻打他。”宋国国君答应了,便与卫国联合攻打郑国,军队打到郑国的东门就回来了。二年(前718年),郑国讨伐宋国,以报东门战役之仇。从此之后,诸侯屡次侵犯宋国。

【原文】
九年,大司马孔父嘉妻好,出,道遇太宰华督,督说,目而观之。督利孔父妻,乃使人宣言国中曰:“殇公即位十年耳,而十一战,民苦不堪,皆孔父为之,我且杀孔父以宁民。”是岁,鲁弑其君隐公。十年,华督攻杀孔父,取其妻。殇公怒,遂弑殇公,而迎穆公子冯于郑而立之,是为庄公。

【译文】
九年(前711年),大司马孔父嘉很美貌的妻子有一天外出,在路上遇到了太宰华督,华督很喜欢她,目不转睛地看着她。华督打算霸占孔父的妻子,就派人在宋国扬言说:“殇公即位还不到十年,竟然作战十一次,百姓都痛苦不堪,这些都是孔父造成的,我要杀了孔父好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。”这一年,鲁国人杀了自己的国君隐公。十年(前710年),华督杀死了孔父,夺走了他的妻子。殇公大怒,华督于是又杀了殇公,并从郑国迎回了穆公的儿子冯,拥立冯当了宋国国君,便是庄公。

【原文】
庄公元年,华督为相。九年,执郑之祭仲,[1]以立突为郑君。祭仲许,竟立突。十九年,庄公卒,子愍公捷立。

【注释】
[1] 要挟。

【译文】
庄公元年(前710),华督担任丞相。九年(前702年),华督逮捕了郑国的祭仲,要挟他立突为郑国的国君。祭仲答应了,终于拥立突当了郑国国君。十九年(前692年),庄公去世,其子愍公捷继位。

【原文】
愍公七年,齐桓公即位。九年,宋水,鲁使臧文仲往吊水[1]。愍公自罪曰:“寡人以不能事鬼神,政不修,故水。”臧文仲善此言。此言乃公子子鱼教愍公也。

【注释】
[1] 吊水慰问水灾。

【译文】
愍公七年(前685年),齐桓公即位。九年(前683年),宋国发生水灾,鲁国让臧文仲来宋国慰问水灾。愍公责备自己说:“由于我没有很好地侍奉鬼神,政治不清明廉洁,因此才发生了水灾。”臧文仲很赞同愍公说的这番话。其实这些话是公子鱼教给愍公说的。

【原文】
十年夏,宋伐鲁,战于乘丘,鲁生虏宋南宫万。宋人请万,万归宋。十一年秋,愍公与南宫万猎,因博争行,愍公怒,辱之,曰:“始吾敬若;今若,鲁虏也。”万有力,病此言,遂以局杀愍公于蒙泽。大夫仇牧闻之,以兵[1][2]公门。万搏牧,牧齿着门阖死。因杀太宰华督,乃更立公子游为君。诸公子奔萧,公子御说奔亳。万弟南宫牛将兵围亳。冬,萧及宋之诸公子共击杀南宫牛,弑宋新君游而立愍公弟御说,是为桓公。宋万奔陈。宋人请以赂陈。陈人使妇人饮之醇酒,以革裹之,归宋。宋人醢万也。

【注释】
[1] 以兵率兵。
[2] 往。

【译文】
十年(前682年)夏季,宋国讨伐鲁国,在乘丘交战,鲁国生擒了宋国的南宫万。宋国请求鲁国释放南宫万,南宫万回到宋国。十一年(前681年)秋季,愍公与南宫万一起打猎,因为下棋,南宫万与愍公争论,愍公大怒,侮辱南宫万说:“开始时我很尊重你,如今,你只不过是鲁国的俘虏而已。”南宫万英勇且力大,很痛恨愍公说的这些话,于是在蒙泽拿起棋盘把愍公砸死了。大夫仇牧听说了此事后,拿着兵器赶到了公门。南宫万与仇牧搏杀起来,后来仇牧的牙齿磕到门扇上死了。南宫万又杀了丞相华督,拥立公子游为国君。各位公子都逃到了萧邑,公子御说则逃到了毫邑。南宫万的弟弟南宫牛率领军队包围毫邑。冬季,萧邑的大夫们与逃亡到此的宋国公子们联合起来攻杀了南宫牛,并杀了刚刚继位的宋国国君游,而改立愍公的弟弟御说,便是桓公。南宫万逃亡到了陈国。宋国派人用重金贿赂陈国。陈国人用美人计把南宫万灌醉了,并用皮革将他裹起来,送回了宋国。宋国人将南宫万剁成了肉酱。

【原文】
桓公二年,诸侯伐宋,至郊而去。三年,齐桓公始霸。二十三年,迎卫公子燬于齐,立之,是为卫文公。文公女弟为桓公夫人。秦穆公即位。三十年,桓公病,太子兹甫让其庶兄目夷为嗣。桓公义太子意,竟不听。三十一年春,桓公卒,太子兹甫立,是为襄公。以其庶兄目夷为相。未葬,而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,襄公往会。

【译文】
桓公二年(前680年),诸侯攻打宋国,到达宋都郊外就撤兵了。三年(前679年),齐桓公开始称霸。二十三年(前659年),卫国人从齐国迎回卫公子燬,拥立他为国君,便是卫文公。卫文公的妹妹是桓公的妻子。这一年,秦穆公继位。三十年(前652年),宋桓公病危,太子兹甫让他的庶兄目夷继承君位。宋桓公虽然认为太子的想法很合乎道义,但最终没有同意。三十一年(前651年)春季,宋桓公去世,太子兹甫继位,便是襄公。襄公让庶兄目夷当了丞相。桓公还没有安葬,而齐桓公就在葵丘会见了各国诸侯,襄公只好前往葵丘赴会。

【原文】
襄公七年,宋地霣星如雨,与雨偕下;六鶂退[1],风疾也。

【注释】
[1] 通“飞”。

【译文】
襄公七年(前644年),宋国流星似雨,与雨水一起坠落下来;六只鶂鸟倒退着飞行,这是因为风刮得太勐了。

【原文】
八年,齐桓公卒,宋欲为盟会。十二年春,宋襄公为鹿上之盟,以求诸侯于楚,楚人许之。公子目夷谏曰:“小国争盟,祸也。”不听。秋,诸侯会宋公盟于盂。目夷曰:“祸其在此乎?君欲已甚,何以堪之!”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。冬,会于亳,以释宋公。子鱼曰:“祸犹未也。”十三年夏,宋伐郑。子鱼曰:“祸在此矣。”秋,楚伐宋以救郑。襄公将战,子鱼谏曰:“天之弃商久矣,不可。”冬,十一月,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。楚人未济,目夷曰:“彼众我寡,及其未济击之。”公不听。已济未陈,又曰:“可击。”公曰:“待其已陈。”陈成,宋人击之。宋师大败,襄公伤股。国人皆怨公。公曰:“君子不困人于厄,不鼓不成列。”子鱼曰:“兵以胜为功,何常言与!必如公言,即奴事之耳,又何战为?”

【译文】
八年(前643年),齐桓公去世,宋襄公想要与各诸侯会盟。十二年(前639年)春季,宋襄公在鹿上召集诸侯会盟,宋襄公请求楚国出面邀请其他的诸侯前来,楚国答应了襄公的请求。公子目夷劝谏宋襄公说:“我们这样的小国争当盟主,会招来灾祸的。”襄公不听。秋季,各诸侯在盂地与宋襄公会盟。目夷说:“灾难将会产生于此吧?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,大国怎么能受得了他!”果然楚国擒住了宋襄公,并发兵攻打宋国。冬季,诸侯在毫地会盟,楚国这才放了宋襄公。子鱼劝谏说:“灾祸还未完。”十三年(前638年)夏季,宋国攻打郑国。子鱼说:“灾祸将在这里发生。”秋季,楚国讨伐宋国以援救郑国。宋襄公将要与楚军交战,子鱼劝诫说:“上天已经抛弃商朝好久了,千万不可以再交战。”冬季十一月,宋襄公与楚成王在泓水作战。楚军还没有渡完河,目夷说:“楚国的军队多,而我们的军队少,应当趁他们未渡完河时进攻。”襄公不听。等到楚军渡过河还未排好阵势时,目夷又说:“现在可以进攻了。”襄公则说:“等他们排列好阵势后我们再攻打。”楚军排好阵势后,宋军才发起攻击。结果宋军被打败,襄公的大腿受了伤。宋国人都怨恨襄公不及早发动进攻。襄公却说:“君子不能乘人之危,所以我们不能攻打还没有排好兵布完阵的楚军。”子鱼说:“作战以获胜为功劳,何必墨守那些陈词滥调!如果一定要按照襄公您说的办,那就直接为楚国当奴隶算了,还何必与楚国打仗呢?”

【原文】
楚成王已救郑,郑享之;去而取郑二姬[1]以归。叔瞻曰:“成王无礼,其不没乎?为礼卒于无别,有以知其不遂霸也。”

【注释】
[1] 二姬两位姬姓女子,指郑文公夫人芈氏和姜氏所生的两个女儿。

【译文】
楚成王成功援救了郑国,郑国国君用礼宴热情款待他;楚成王娶了郑君的两个女儿后返回。叔瞻说:“楚成王这样无礼,他又怎能寿终正寝呢?讲究礼节应该内外无差别,由此可知楚成王不能成就霸业了。”

【原文】
是年,晋公子重耳过宋,襄公以伤于楚,欲得晋援,厚礼重耳以马二十乘。

【译文】
这一年,晋公子重耳途经宋国,宋襄公由于被楚国打伤,想要得到晋国的援救,以厚礼赠送重耳,给了他八十匹马。

【原文】
十四年夏,襄公病伤于泓而竟卒,子成公王臣立。

【译文】
十四年(前637年)夏季,襄公因为在泓水之战时腿部受了伤,终于发病死了,其子成公王臣继位。

【原文】
成公元年,晋文公即位。三年,倍楚盟亲晋,以有德于文公也。四年,楚成王伐宋,宋告急于晋。五年,晋文公救宋,楚兵去。九年,晋文公卒。十一年,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。十六年,秦穆公卒。

【译文】
成公元年(前636年),晋文公继位。三年(前634年),宋国背叛了与楚国的盟约,亲近晋国,因为宋襄公有恩于晋文公。四年(前633年),楚成王攻打宋国,宋国向晋国告急。五年(前632年),晋文公起兵援救宋国,楚国撤兵。九年(前628年),晋文公去世。十一年(前626年),楚太子商臣杀了父亲成王,自己当了国君。十六年(前621年),秦穆公去世。

【原文】
十七年,成公卒。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。宋人共杀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,是为昭公。

【译文】
十七年(前620年),成公去世。成公的弟弟御杀死了太子与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。宋国人一起杀了国君御,而拥立成公的小儿子杵臼,便是昭公。

【原文】
昭公四年,宋败长翟缘斯[1]于长丘。七年,楚庄王即位。

【注释】
[1] 缘斯长翟的首领。

【译文】
昭公四年(前616年),宋国在长丘打败了长翟的首领缘斯。七年(前613年),楚庄王继位。

【原文】
九年,昭公无道,国人不附。昭公弟鲍革贤而下士。先,襄公夫人欲通于公子鲍,不可,乃助之施于国,因大夫华元为右师。昭公出猎,夫人王姬使卫伯攻杀昭公杵臼。弟鲍革立,是为文公。

【译文】
九年(前611年),宋昭公无道,百姓们都不依附他。昭公的弟弟鲍革贤能,且能礼遇士人。从前,襄公的夫人想与公子鲍通奸,公子鲍没有同意,襄公夫人为了讨好公子鲍就帮助他对百姓广施恩惠,又依靠大夫华元的帮助推举他当了右师。昭公外出打猎,夫人王姬派卫伯杀死昭公杵臼。昭公的弟弟鲍革即位,便是文公。

【原文】
文公元年,晋率诸侯伐宋,责以弑君。闻文公定立,乃去。二年,昭公子因文公母弟须与武、缪、戴、庄、桓之族为乱,文公尽诛之,出武、缪之族。

【译文】
文公元年(前610年),晋国率领诸侯讨伐宋国,责问宋国杀死国君杵臼的事情。但听说文公已经即位当了国君,就撤兵了。二年(前609年),昭公的儿子依靠文公的同母弟弟须以及武公、穆公、戴公、庄公、桓公后代的支持发动了叛乱,文公将他们全都杀死了,并将武公、穆公的后代驱逐出国。

【原文】
四年春,楚命郑伐宋。宋使华元将,郑败宋,囚华元。华元之将战,杀羊以食士,其御羊羹不及,故怨,驰入郑军,故宋师败,得囚华元。宋以兵车百乘文马四百匹赎华元。未尽入,华元亡归宋。

【译文】
四年(前607年)春季,楚国命令郑国攻打宋国。宋国派华元统军,郑军打败了宋军,囚禁了华元。华元在与郑军作战之前,曾杀羊犒劳士兵,可是为他驾车的人没有吃到羊羮,因此很怨恨他,赶着华元的指挥车冲进了郑军的阵地,所以宋军大败,郑军得以囚禁了华元。宋国用一百乘兵车、四百匹好马赎回华元。兵车与良马还没有送到郑国,华元就逃回了宋国。

【原文】
十四年,楚庄王围郑。郑伯降楚,楚复释之。

【译文】
十四年(前597年),楚庄王包围了郑国。郑伯向楚国投降,楚国又把他放了。

【原文】
十六年,楚使过宋,宋有前仇,执楚使。九月,楚庄王围宋。十七年,楚以围宋五月不解,宋城中急,无食,华元乃夜私见楚将子反。子反告庄王。王问:“城中何如?”曰:“[1]骨而炊,易子而食。”庄王曰:“诚哉言!我军亦有二日粮。”以信故,遂罢兵去。

【注释】
[1] 噼开。

【译文】
十六年(前595年),楚国的使者路过宋国,宋国因记恨旧仇,便逮捕了楚国的使者。九月,楚庄王包围了宋国。十七年(前594年),楚军围攻宋都已五个月了,但宋军仍未解除被敌军包围的危险,宋国城内告急,没有粮食,华元就在一天晚上暗中会见了楚国统帅子反。子反告诉楚庄王,庄王问:“城中的情况如何?”子反回答说:“城中人们噼开人骨来煮饭,相互交换儿女来杀死吃肉。”庄王说:“说的都是真的呀!我们的粮食也仅够军队两天吃的了。”楚军由于讲求仁信,于是撤兵了。

【原文】
二十二年,文公卒,子共公瑕立。始厚葬。君子讥华元不臣矣。

【译文】
二十二年(前589年),文公去世,其子共公瑕继位。宋国开始实行厚葬。君子们都讥讽华元认为他没有尽到人臣的职责。

【原文】
共公十年,华元善楚将子重,又善晋将栾书,两盟晋楚。十三年,共公卒。华元为右师,鱼石为左师。司马唐山攻杀太子肥,欲杀华元,华元奔晋,鱼石止之,至河乃还,诛唐山。乃立共公少子成,是为平公。

【译文】
共公十年(前579年),华元与楚国将领子重的关系很友好,又与晋国将领栾书的关系很密切,因此他与晋楚两国都结成了同盟。十三年(前576年),共公去世。华元当了右师,鱼石当了左师。司马唐山攻打并杀了太子肥,还想杀害华元,华元于是逃奔晋国,结果被鱼石半路拦住了,华元来到黄河边后又返了回去,杀了司马唐山。于是拥立共公的小儿子成,便是平公。

【原文】
平公三年,楚共王拔宋之彭城,以封宋左师鱼石。四年,诸侯共诛鱼石,而归彭城于宋。三十五年,楚公子围弑其君自立,为灵王。四十四年,平公卒,子元公佐立。

【译文】
平公三年(前573年),楚共王攻取了宋国的彭城,并将此城赐给了宋国的左师鱼石。四年(前572年),诸侯联合起来诛杀了鱼石,而将彭城又还给了宋国。三十五年(前541年),楚公子围杀了国君共王自立为君,就是楚灵王。四十四年(前532年),宋平公去世,其子元公佐继位。

【原文】
元公三年,楚公子弃疾弑灵王,自立为平王。八年,宋火。十年,元公毋信,诈杀诸公子。大夫华、向氏作乱。楚平王太子建来奔,见诸华氏相攻乱,建去如郑。十五年,元公为鲁昭公避季氏居外,为之求入鲁,行道卒,子景公头曼立。

【译文】
元公三年(前529年),楚公子弃疾杀了灵王并夺取了王位,便是平王。八年(前524年),宋国发生了火灾。十年(前522年),元公不讲信义,用欺诈的手段诛杀了诸位公子。大夫华氏、向氏纷纷起兵作乱。楚平王的太子建出逃前来投奔,见华氏家族互相攻打,太子建便离开宋国而去了郑国。十五年(前517年),鲁昭公为了躲避季氏而居住在外,元公为了鲁昭公能回到鲁国而四处求情,结果在途中不幸去世,其子景公头曼继位。

【原文】
景公十六年,鲁阳虎来奔,已复去。二十五年,孔子过宋,宋司马桓魋恶之,欲杀孔子,孔子微服去。三十年,曹倍宋,又倍晋,宋伐曹,晋不救,遂灭曹有之。三十六年,齐田常弑简公。

【译文】
景公十六年(前501年),鲁国的阳虎前来投奔,很快又离开了。二十五年(前492年),孔子途经宋国,宋国的司马桓魋憎恶孔子,想要杀死孔子,孔子乔装打扮成百姓逃走。三十年(前487年),曹国背弃了与宋国的盟约,又背弃了与晋国的盟约,宋国于是攻打曹国,晋国没有去援救曹国,于是宋国灭掉了曹国并占据了它的领地。三十六年(前481年),齐国大夫田常杀死了国君简公。

【原文】
三十七年,楚惠王灭陈。荧惑[1]心。心,宋之分野也,景公忧之。司星子韦曰:“可移于相。”景公曰:“相,吾之股肱。”曰:“可移于民。”景公曰:“君者待民。”曰:“可移于岁。”景公曰:“岁饥民困,吾谁为君!”子韦曰:“天高听[2]君有君人之言三,荧惑宜有动。”于是[3]之,果徙三度。

【注释】
[1] 挨近。
[2] 低。
[3] 观察。

【译文】
三十七年(前480年),楚惠王灭掉了陈国。火星侵入心宿,这种天象象征着帝王有灾。心宿区,是宋国的天区,景公对此很担忧。掌管星象的子韦说:“可以将灾难转嫁到丞相的身上。”景公说:“丞相,就如我自己的手足。”子韦又说:“可以转嫁到百姓头上。”景公说:“君王所依靠的便是百姓。”子韦又说:“可以将灾祸转移至年成上。”景公说:“年成不好,粮食歉收,百姓就会穷困,到时我去做谁的国君!”子韦又说:“上天虽然离人间很高很远但却能听到人间很细微的声音。您说了国君应该说的三句话,火星应该会移走了。”于是又观测了天象,火星果真转动了三度。

【原文】
六十四年,景公卒。宋公子特攻杀太子而自立,是为昭公。昭公者,元公之曾庶孙也。昭公父公孙纠,纠父公子褍秦,褍秦即元公少子也。景公杀昭公父纠,故昭公怨杀太子而自立。

【译文】
六十四年(前453年),景公去世。宋公子特攻击并杀了太子而自立为君,便是昭公。昭公,是元公的曾庶孙。昭公的父亲叫公孙纠,公孙纠的父亲是公子褍秦,褍秦是元公的小儿子。景公杀了昭公的父亲公孙纠,因此昭公心十分怨恨,杀了太子自立为君。

【原文】
昭公四十七年卒,子悼公购由立。悼公八年卒,子休公田立。休公田二十三年卒,子辟公辟兵立。辟公三年卒,子剔成立。剔成四十一年,剔成弟偃攻袭剔成,剔成败奔齐,偃自立为宋君。

【译文】
昭公在位四十七年(前404年)去世,其子悼公购由继位。悼公在位八年(前396年)去世,其子休公田继位。休公在位二十三年(前373年)去世,其子辟公辟兵继位。辟公在位三年(前370年)去世,其子剔成继位。剔成在位第四十一年(前329年),剔成的弟弟偃袭击剔成,剔成被打败后逃奔齐国,偃自立为国君。

【原文】
君偃十一年,自立为王。东败齐,取五城;南败楚,取地三百里;西败魏军,乃与齐、魏为敌国。盛血以韦囊,[1]而射之,命曰“射天”。淫于酒、妇人。群臣谏者辄射之。于是诸侯皆曰“桀宋”。“宋其复为纣所为,不可不诛”。告齐伐宋。王偃立四十七[2]年,齐愍王与魏、楚伐宋,杀王偃,遂灭宋而三分其地。

【注释】
[1] 通“悬”。
[2] 四十七应为四十三。

【译文】
十一年(前318年),偃自己立为王。向东打败了齐国,攻取了五座城;向南打败了楚国,占领了三百里楚地;向西打败了魏国,因此宋国与齐、魏两国成了敌国。偃用牛皮袋装着血,将其高高悬挂起来并用箭射击,称为“射天”。他整日沉湎于酒色。进谏的大臣们都被他用箭射死了。于是诸侯们都称宋国为“桀宋”。“偃又恢复了商纣王的所作所为,不能不诛杀。”诸侯请求齐国讨伐宋国。宋王偃在位第四十三年(前286年)时,齐愍王与魏国、楚国联合讨伐宋国,杀死了偃,于是灭掉宋国,三国瓜分了宋国的土地。

【原文】
太史公曰:孔子称“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,殷有三仁焉”。《春秋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,国以不宁者十世。襄公之时,修行仁义,欲为盟主。其大夫正考父美之,故追道契、汤、高宗,殷所以兴,作《商颂》。襄公既败于泓,而君子或以为[1],伤中国阙礼义,褒之也,宋襄之有礼让也。

【注释】
[1] 赞美,称道。

【译文】
太史公说:孔子曾说“微子离开了,箕子做了奴隶,比干因强谏而被杀死,殷朝有三位仁人”。《春秋》讽刺宋国的混乱是从宣公废黜太子而立他的弟弟为国君开始,国家长达十代都不安定。襄公在位时,推行仁德道义,一心想当盟主。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夸赞他,于是追述契、汤、高宗时期殷代兴旺的原因,写了《商颂》。襄公虽然在泓水被打败了,可是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称颂,这是因为君子感叹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,因此褒奖宋襄公的礼让精神。